第450章 僭主(1 / 2)

f苏泽返回内阁,在乘坐马车返回内阁的时候,他读完了王世贞从京师情报站发来的最新情报。

等苏泽返回内阁的时候,徐渭等一众大臣正在焦急的等着他。

“大都督!明廷张居正的这番变法,看起来是动真格的啊!“

就连一向自信满满的徐渭,都因为王世贞送来的情报而担忧。

之前明廷的各种变法,都从来没有让徐渭失态过,但是他这一次见到了王世贞送来的情报,竟然真的觉得张居正这一套可行。

原因是张居正这一次变法的两个基础确实是正确的。

第一是全力筹办规模比较大的工坊,规模比较大的工坊,自然要比规模比较小的工坊效率更高。

第二是东南的产品由于人力的价格高,靠着技术的优势才维持价格优势,如果张居正真的能在北方明廷控制范围内,用更低成本的人力制造商品,那东南的价格优势就不复存在了。

如果真的让张居正搞成了,那以明廷占据的人口优势,就会成为东南最棘手的敌人。

苏泽却笑了笑说道“文长,你放心吧,张居正这一套看起来很好,其实是搞不起来的。”

内阁众人看向苏泽。

苏泽说道“原因很简单,张居正这一套变法的核心,必须要维持北方明廷的稳定,光是这一点,张居正就是没法做到的。”

“张居正是僭主,不是明廷的真主。”

众人都愣了一下。

僭主这个词,也算是最近泊来的词汇了。

何心隐说道“大都督所说的僭主,可是古希腊学者希罗多德用来称呼吕底亚等国的统治者?”

苏泽点点头,希罗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历史学家,他的著作就叫做《历史》,这是一本记录古希腊历史的著作。

何心隐思考了一番说道“大都督所言极是,张居正最大的短板,就是他为了自身统治的合法性,拥立明廷皇帝,所以他只是僭主,而不是明廷真主。”

“僭主是极其不稳定的。”

内阁其他人不像是何心隐这样博览群书,何心隐向同僚解释道

“希腊的僭主都不称王的。他们是事实上的君主,他们都用一些谦逊的称号,如‘终身执政官’、‘全权将军’等”。”

“然而,僭主虽然是事实上的王,但他们却始终不能完全替代真正的‘王’而具有合法性和正当性,因为希腊的王权具有宗教特点,在当时的人看来具有神圣性。所以僭主始终被人们视为政权的篡夺者,始终都是不合法的王。”

徐渭等人立刻听完了何心隐的解释,立刻明白了苏泽的意思。

苏泽说道“僭主制度特点是缺乏合法性,这一点就是非常致命的地方。”

“所以僭主就算是手腕高超,也需要牺牲一部分利益才能收买明廷整个中高层,才能让人承认他的统治。”

“僭主往往都是大权独揽,但是又要依靠妥协维持统治,所以无法严格的执行所有政策。”

“僭主必须要将自己树立的比皇权更加道德,所以必须要不断强化自己的个人品德和能力,这种形式主义的道德崇拜又会导致明廷内部内耗。”

“最后由于僭主的不稳定性,所有投靠张居正的人也会忧虑他失去执政权利的退路,所以如今支持他的人可能脚踏两条船,随时准备跳船。”

“也有可能只是因为一时的利益而支持张居正,随时都准备反水。”

“张居正看起来掌控了明廷,其实内部是一盘散沙,根本无法保证高效的执行政策,更不要说他这套变法,涉及到社会上多个层面的变革。”

“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张居正的变法就只能停留在制度层面。”

“明廷执行的人只会执行对自己有利的部分,就算是善法也会变成恶法,吏治会更加堕落。”

苏泽用了古希腊僭主的例子,但是僭主在我们这片土地上,还有一个更常见的名字——权臣。

徐渭想到的是汉代霍光故事。

甚至霍光都要比张居正的统治根基稳定的多!

人家霍光好歹是汉武帝指定的辅政大臣,还废立过皇帝。

你张居正连皇帝都没有废立过,还怎么算得上权臣僭主!

而如果真的废立皇帝,那张居正这一次变法要求的稳定性就无从谈起,那只要一次政治动荡,就足以毁掉他之前所有的努力。

而且正如苏泽所说的,张居正自身的统治根基也没有他自认为那样稳固。

明廷地方上的督抚可以为了利益支持他,也可以为了自身的利益背叛他。

众人这下子安下心来,讨论起东南其他的事情来。

徐渭问道

“大都督,徐州的战事还要继续吗?”

苏泽点头说道“要,当然要,我们要在徐州拖住李成梁,给明廷不断的放血。”

“不过第一旅可以撤回来了,只需要保持在徐州的对峙就行了,等到了冬季,北方补给更困难,那时候李成梁就会成为明廷的讨债鬼。”

众人纷纷笑了出来。

果不其然,明廷很快就推出了张居正的变法新条例。

鼓励各地兴办大型工坊,大力发展工商业。

维持粮食价格稳定,京师为了打击投机倒把的粮食商人,张居正亲自命令顺天府逮捕了几个大粮食商人,将京师附近的粮食全部收归官营。

限定河南河北的棉花收购,统一由官府限价收购,收购的棉花全部送到明廷的纺织工坊中去,禁止私自买卖棉花,更禁止直接将棉花原料贩卖。

对各地官员的升迁考核中,增加对兴办工商的考核力度,甚至取代田税这个指标,作为晋升官员的最重要考核依据。

在张居正这一套组合拳下,隆庆三年的后几个月,明廷轰轰烈烈的开展了兴办工坊的运动。

特别是京师附近,靠着高拱留下的底子,几个大型的工坊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