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份信件,以最快的速度从金陵送往了北方。
京城,长安街北侧。
一栋古色古香的建筑中,一封简朴的信件递到了一名老人手中。
在听到信件是谁送过来的后,老人波澜不惊的眼眸动了动,拆开了信封从里面取出了信件。
普通的信纸并不算厚,老人低眸看去,翻阅着手中的稿件。
芯片是现代科技的基石,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通信设备、汽车、医疗设备等众多领域。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对芯片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芯片行业具有长期的发展潜力。
当然,关于芯片的重要性,相信您比我更加清楚。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芯片产业自然而然的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方面,随着芯片制造工艺的不断进步,制造成本不断增加,对生产厂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技术的发展,芯片的功能越来越复杂,对设计和测试等环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此外,芯片产业还面临着国际竞争的压力。而受限于硅基芯片的上限,以及生产、专利、标准等方方面面,在这一领域,想必您也很清楚,我们并没有多少的优势。
相比较而言,碳基晶体管技术的潜力,远远不只是将芯片制程工艺的理论下限宽度拓宽了一个数量级那么简单,更是将石墨烯材料的拓扑绝缘体以及特定温度下等多种特性,引入到了半导体工业中。
理论上来说,在拓扑超导体材料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叫做‘马约拉纳零能模’,它具有非阿贝尔任意子的特征,可以用于实现拓扑量子计算。
利用具有强自旋轨道耦合的半导体纳米线,可以在外加磁场下实现与s波超导耦合,进而出构造高质量的拓扑量子比特器件。
简单的来说,它可以实现常规意义上的量子计算机计算
而伴随着翻阅,那深邃的眼神中带上了一丝亮,只是这份明亮中,不时的带上一些困惑。
对于他而言,即便是信件的主人已经用相当通俗的话语来描述那些基础理论,信件中依旧有不少弄不懂的名词。
不过这并没有关系,从这份信件中,他看到了一片广阔的未来。
这才是最重要的。
沉思了片刻后,老人喊过来一名警卫,说了两句话后,再度闭目沉思了起来。
这一封从金陵那个人手中传过来的信件,即便是他,也很难做出最为正确的道路。
如果能成功,华国有希望在信息领域做到真正的弯道超车。
但如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却没有做出成果的话,恐怕会极大的拖延芯片领域的发展。
毕竟,这和可控核聚变技术不同,它并非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拓展研究,而是完的开辟出一条,甚至是多条不同的赛道。
尽管这些赛道在世界各国都有一定的研究和投入,但对应的,它们从未是真正的主流,哪怕有投入也相对有限。
包括写这份信给他的人,在信中也表达出了对应的考虑和谨慎。
这种情况下,是否决定修改竞争赛道,他也需要更为专业的人来提供意见。
处理了一会手中的工作,等待了一会时间后,科学技术的袁周礼、华科院范守善院士与工程院的邓中翰跟随着警卫来到了这间屋子。
前者不用过多介绍,作为科学技术的,袁周礼自然需要掌控大致的方向。
而华科院的范守善院士,主要钻研碳基芯片领域,在碳纳米管阵列、薄膜和长线的控制合成、性能表征和应用探索领域有着重大的贡献,说是国内碳基芯片领域的领军人物也不为过。
而后者邓中翰院士,则是国产芯片领域的奠基人。
1999年的时候,“星光华国芯工程”启动实施,邓中翰院士带领团队承建了国家重点实验室,担任总指挥。
成功地带领团队开发出中国第一个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星光华国芯”彻底结束了“无芯”的历史。
这两位芯片领域的顶级专家这会来到这里,自然和从金陵送过来的那封信件有关系。
“我这里有一封信,你们先看看。”
看到三人过来,老人点了点头打了声招呼后,示意身边的工作人员将复印好的信件交给三人。
带着些疑惑的眼神,袁周礼三人接过信件翻阅了起来。
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最先反应过来的,是华科院的范守善院士。
捏着手中的复印件,范守善院士呼吸有些急促和沉重,他抬起头,看向坐在对面的老人,顾不上太多的礼节快速的开口问道:
“首張,那篇关于拓扑物态的产生机制和特性的研究论文,现在在您手上吗?”
作为碳基芯片领域的研究员,相对比芯片的布局和未来的发展,他更在意信件中提到的拓扑超导体系。
构建‘马约拉纳零能模’,实现创造和操控拓扑量子比特,是凝聚态物理最前沿的领域,也是自从强关联电子体系完成后,各国物理学界一直都在追逐的领域。
但光是完理解强关联电子体系大统一框架就很困难了,更何况是在此基础上做出新的突破。
半年的时间,国内外在凝聚态物理领域上虽然有进度,但进度并不大。
范守善从未想过今天有可能看到一篇这样的突破性论文,实在是太让人震撼了。
对面,老人笑着点了点头,开口道:“相关的论文在这边,等商议处理好后,会放给你们的。”
闻言,范守善院士脸上顿时就露出了喜色。
论文真的已经完成了!
不过这篇论文,到底是谁做的?
是那位吗?也没听说他最近有在物理上继续研究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那个人曾公开说过自己正在研究强弱电三力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