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锦对朱厚照极好,还给配备了马车。</p>
只不过闲不住的朱厚照没要马夫,每次出门都是他赶马车,他觉得带着媳妇、儿子兜风很有成就感。</p>
得知他这么喜欢当司机,李青便如了他的意。</p>
车内摆上冰桶,抓来朱厚照当马夫。</p>
“有没有搞错?太阳这么大,你想热死我啊!”</p>
“不去,他日也别回去了。”</p>
“……热点也挺好,发发汗,能去湿气。”朱厚照自我找补,“去农田是吧?驾……!”</p>
~</p>
一个时辰后,几人走下马车,目之所及,清一色的玉米地,玉米叶子深绿,玉米杆粗壮结实,长势不是一般的好。</p>
朱婉清啧啧道:“这里的庄稼比大明要好不少呢,比之大明的肥田也不遑多让,真不敢相信,这是刚开垦出不久的农田,这要是配上新型肥料,那亩产……没有大明双倍,也差不了太多。”</p>
短暂的欢喜之后,朱婉清又迅速冷静下来,沉吟道:</p>
“不过,大明太大了,真若遇上大事儿,就是全交趾的耕地加起来,也未必能解大明之危啊。”</p>
“我的姑奶奶,岂不闻苍蝇腿也是肉?”朱厚照嘿嘿道,“相比大明庞大的人口,开垦的这些荒地是不算什么,可你若说整个交趾的耕地加起来,也不能解大明燃眉之急……虽不能说错,却也有失偏颇。”</p>
李雪儿斜睨了大侄子一眼,“此话怎讲?”</p>
朱厚照指了指头顶的太阳,道:“热呀,这里是真的热,大多地方冬天都不结冰,水稻一年三熟,永乐米也能做到。反观咱大明,北面有些地方,有些时候只能种一季,这就是差距,此外,除了交趾,还有满剌加,以及一众小小国呢。</p>
谁说大明之外的大明粮仓只有交趾?准确说,处于这个气候环境的地域,都可以是大明粮仓,视野要打开,格局也要打开……”</p>
“说的头头是道,就是不学好。”李雪儿撇撇嘴,“光说不练假把式!”</p>
朱厚照反唇相讥:“若我还是皇帝,你敢这般放肆?呵呵!你得跪着跟我说话!”</p>
“你……”李雪儿看向李青,“你管不管?”</p>
朱厚照也看向李青,道:“你这都看见了,首先,我没惹她,其次,她先惹我。”</p>
李青不予置评,也懒得搭理二人,朝朱婉清道,“这里太晒,去地头阴凉处坐会儿。”</p>
“嗯。”</p>
这大片大片的农田,瞧着十分治愈,一股热浪袭来,呼呼啦啦响成一片,煞是好听。</p>
联想到它们还会结出黄澄澄、金灿灿的玉米棒子,瞧着愈发顺眼……</p>
二人身后,姑侄俩吵个不停。</p>
李雪儿:“我承认你有点东西,但不多。”</p>
朱厚照:“巧了,我也这么觉得。”</p>
“好好好!”李雪儿道,“我问你,随着粮食增产,人口会不会随之增多?人口增多之后,可用来供给大明的份额又会有多少?你只看到了表面,完全没有看到深层原因!”</p>
“啧啧啧,你能问出这个问题,足见你不了解政治,更不懂人心。”朱厚照哼道,“你这看似思虑深远,其实打根儿上就错了。”</p>
“哦?愿闻其详!”</p>
“大明有钱,眼下大明不需要依赖国外供给,可若需要,便能大肆购买!”朱厚照道,“粮食高产就一定会增多人口?不!你想多了,粮食高产不代表百姓能丰衣足食,你真觉得土地兼并问题只有大明才有?呵呵!不说其他,单就拿交趾来说……”</p>
朱厚照指着四周,道:“你所看到的都是汉王一人的耕地,而且这只是汉王的冰山一角!”</p>
顿了顿,“我就这么说吧,汉王一脉,占了整个交趾的近三分之一耕地,另外三分之一归地主所有,交趾所有百姓加在一起十之三四,甚至这点都没有。”</p>
“你这话你自己信吗?”李雪儿哼道,“真若如此,百姓还不得造反?”</p>
“人活得好好的,为什么造反?”朱厚照诧异。</p>
李雪儿冷笑:“七成都是佃户,兼并如此严重,百姓还能活得好好的?”</p>
“哈哈哈……你这才是只看表面,完全没看到深层原因。”朱厚照道,“受气候所致,这里粮食极为高产,佃户就能活得很好!”</p>
“我……”</p>
李雪儿一时语塞,朝前方道,“李爷爷,他说的都是真的?”</p>
“不错。”李青回了句。</p>
“怎么样?服了吧!”朱厚照鼻孔朝天,洋洋自得,“是谁见识短?”</p>
“你……”李雪儿愤然道,“你这…,只存在理论上,真若朝廷大肆收购粮食,导致本土百姓饿肚子,定遭反噬!汉王府不说,那些地主也敢这般要钱不要命?”</p>
朱厚照叹道:“你把人想得太好了!有钱为啥不做,至于反噬?谁在乎?我就这么告诉你吧,在基本盘稳定的情况下,百姓造反跟找死没什么区别,地主只需从百姓中挑极小一部分,看家护院,就能解决危机,如此情况下,他们有何惧哉?”</p>
顿了顿,“就算一切都如你说的那般,那又如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