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袁玉环暮夜急奔丧 王正阳…(2 / 2)

王正阳肩上背着包裹和褡裢,里面装着七十两金元宝和一百两白银。

高老爷对那中年人道:“今日我要喝最好的桑葚儿酒,我这小伙计没来过潞安,我让他见识见识。”

中年人笑着,眼睛斜了王正阳一眼,“贵客光临,今日全听兄台的。”

老爷们吃喝,伙计不许上桌,这是规矩,王正阳也从不靠近。可高老爷半年来似乎与他挺近乎,现在居然让他上席了。

深紫色的酒,带着淡淡的甜味儿和桑葚儿香,王正阳低头小口饮着、吃饭,听他们谈。

高老爷说银价合适,就带一百匹潞绸去洛阳,“兄弟你自己运到洛阳也是一样,愚兄就是顺便捎去,挣几两磨鞋底银。”王正阳听着,高老爷谈生意也无甚手段,都是大实话。

中年人道:“兄台所言有理,我若到洛阳开店,加上人工耗费,跟在此当坐地户所差无几。绸缎这种东西,穿得就是腰袋鼓的那么一群人,无论你多几两、少几钱,每年总是卖那么多。除非得个王爷府的大宗买卖,那得多少年碰一回。”

高老爷:“我卖绸缎,便宜的从不碰,要卖我就卖最好的。”

二人说来说去,七两一匹共一百匹,明日一早验货雇车。

第二日一早,讲好每辆车一日一钱二分银,包吃住运到山南黄河边的白坡渡口。

车夫还想多加一两分,高老爷道:“你们到白坡渡口返程,哪有空车回的道理,回来又是一日得一钱,如此来回一趟挣小二两,我不能把别人的脚钱也出了。”

中年人对车夫道:“都是我老相熟,好歹尽心尽力走这一趟,日后我多用你们几回车啥都有了。”

两辆马车铺上草垫,再铺上粗布,每一匹潞绸高老爷验后,伙计们再用粗布包好,一匹匹往车上码。

那绸缎蓝的、白的、大红的,都绣着云纹花,王正阳看看自己身上,他从未发觉绸缎是这样好看。

怪不得要七十两金元宝,王正阳心里赞叹着,帮着上面盖上粗布,再罩上油布,用绳扎好。

高老爷在一边指点,“干活跟人家学着点儿,以后常干这种事。”

一路向南,还是遍地的桑树。路上的桑农不是挑着硕大的筐,便是背着小山一样的大篓,筐里、篓里全是白白的蚕茧。

高老爷坐在前面的车辕上,看着身边经过的桑农,不时惊叹:“哎哟,看那筐的茧多大个儿,那蚕得养多肥,都养成这样,那潞绸可就没挑了。”

三十来岁的车夫一身麻衣,戴着唐巾,“我们潞安府的蚕本来就肥,蚕丝粗,织的料也厚。”

高老爷道:“那是,我一摸便知是哪里的绸缎,用哪里的丝。潞绸又厚又重,穿在身上实在;杭缎细薄,花色秀气,穿在身上轻飘飘没穿一样;蜀锦居中,花鸟新鲜。盖因蚕种不一样,你看北方人个儿大些,南方人个儿小些。”

车夫听着笑道:“东家见多识广。似我这样赶脚,不知拉了多少回绸缎,也就是看看花色是哪里的。”

高老爷粗着嗓门儿接着说:“咱北边人都喜好潞绸,你看我跟伙计都是。大姑娘、小媳妇喜好杭缎,太太们喜爱蜀锦的多。”

高老爷冲着王正阳,“愿坐车就坐后面的车,愿骑马便骑。”

王正阳没骑过马,忍着欢喜上马跟着。

骑马的感觉真好,一个活生生的、能跑得飞快的、又听话的牲灵驮着往前走。

这样跟着车走了两、三日,王正阳突然觉得这样的日子挺惬意。

王正阳骑马在后面,看着高老爷与车夫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又想起了老陈和三太太,心里替高老爷有些不平。

突然想到自己已十八岁,高老爷总打趣,“人家别人这个年纪都当爹了,你爹娘还不与你找媳妇?”

前一阵,袁玉环给张罗说媒,姜桂枝说再看一两年,给他城里买了房,弱冠后再成亲。

赵俭说:“阳儿明日成亲,今儿我就给他买处院儿先住着,等他自个儿有了本事,再换大宅院。”

姜桂枝说:“你三口儿不也住着小院儿,倒先想着他。”

赵俭:“我是憋着劲买大宅院,到时咱们都住一起去。”

成不成亲,王正阳没想过,不知什么时候,看见好看的女人会忍不住多看几眼,或许从小就这样吧,就像他一直不敢离荷儿姑太近,否则心就怦怦跳。

玉环姑则是在怀里搂惯了,她胸脯比娘的还大,身上的奶味儿跟娘一样。

王正阳心里有些空落落的,就像渴了想喝水,可他分明不渴。

一路上,高老爷让王正阳寸步不离车。住店时他与车夫去房里睡,王正阳则在车上抱着刀,蒙了粗布和油布过夜,甚至吃饭也是车夫给送过来。

第四日,进入泽州南面的山里,在一个叫天井关的地方住店。

高老爷说:“这里的兵比百姓多,盗贼不敢来这种地方,这家店晚上门严实,你回屋睡一宿,夜里起来出去看看即可。”

当晚和两个车夫睡炕上,高老爷说:“明日过拦车村,那里七沟八岔,人也杂,我们到那里都少说话,多留心车上。”

一个车夫道:“我听说拦车村是圣人回车处,圣人来过的地方哩。”

王正阳上义学时听先生讲过,圣人过此,被村里幼童拦车而返的事。

高老爷仰躺着嘿嘿笑道:“谁知道哩。我倒是听跑过这条道的老人讲,山民修路、拦车收铜钱的事。后来往来的人多了,光住店吃饭的银钱就够挣。我在此过了几回,路修得真好,人也挺杂,跑长路买卖,被偷是你自己大意,若被盗贼盯上却是麻烦。”

拦车村在一大块空地上,南北都是窄窄的山口,这样的深山里,居然有二层的旅店。石铺的路面和拱门,刚够过一辆车。

高老爷道:“我们加快些,天黑前到山外住店去。”

白坡渡口在白坡村前,第二日一早,河滩上大石板铺成的长路通到河边码头,有零散的货在宽阔的河上摆渡。

往东西远处看,黄河白亮如铜镜,近处看,水却是黄的。

与汾河比,黄河的水面又宽又平,水流也不急。

高老爷说先过河去雇车,让王正阳与车夫这边等。

王正阳恍然道:“怪不得叫黄河,水真是黄的哩。”

一个车夫道:“一碗水、半碗泥,古已有之。近了是黄的,站在山上远处看,还是蓝的哩。”

高老爷坐的船过了河中央,看得清两个船夫站在船尾奋力地摇着桨。

此时,太阳从地平处露出半张大大的粉脸,河面便抹了片片金的、黄的、红的颜色,两个车夫向过往的人打问着,有没有回泽州、潞安的货要捎。

高老爷带着一个车夫过河来,对潞安的两个车夫道:“二位兄弟,帮我装装船,今日算第八日的脚,每人九钱六分。完后你俩自去寻回潞安府的脚。”

船舱里垫好油布,绸缎装上船。

高老爷的乌骓马胆小,不愿踩着木板上船,高老爷瞪眼骂道:“没见过世面的东西,又不是第一回坐船,我又不吃你肉,麻利给爷上去”,说着在马屁股上拍了一掌。

可马翻着白眼儿,四蹄向后蹬着,任王正阳使劲拽,就是不上。

王正阳与乌骓马熟了,上前摸了摸马脸,捋了捋马脖子,扶着马头往前,居然一步步跟着上了船。

莫说马,王正阳在这么宽的河面上也有点儿害怕。

船家收了一两银。王正阳问高老爷如何要这么多,车拉八日还用不了一两,河面一回便是一两。

高老爷道:“船家也是看人下菜,咱的货金贵,他就多要。你要是一车柴禾,要也不给他,几分银子他也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