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对于皇帝这样明显的区别分配,自然是不满的。
别的不说,他们的俸禄都没还发呢,就把钱全部分摊了出去,这实在是让他们无法接受。
一些官员终于忍不住,顶着压力向皇帝劝谏,大概意思就是要以国事根基为重,应该把钱花在需要的地方。
按照他们的说法,老奴既然已经被压制住了,北边草原的蒙古部落也已经没有了威胁,根本不需要在军事方面耗费这么多的银子。
至于所谓的预防天灾,他们更是不认同,认为皇帝是在危言耸听。
现在的当务之急,还是要先将官员们积欠的俸禄,以及各部和地区衙门的经费落实才是。
他们甚至还说了,陛下既然已经登基,那这修缮皇陵之事就应该提上日程了,早点选个风水宝地,动土开工才是。
朱由校听了之后勃然大怒,这不是在诅咒自己早死嘛?
我连二十岁都不到,就要着手准备自己的后事了?
看来想让自己落水死的人,大有人在啊。
尽管朱由校是后世人,不是太相信封建迷信,可是这种话语,他怎么忍受的了?
劝谏的官员见皇帝震怒,站在下面瑟瑟发抖,还在那里支支吾吾的说什么是为皇帝好,要遵守礼制。
朱由校当即下令,将这些全部拖下去廷杖,不过他的廷杖之下,可是鲜有活口的。
当杨寰禀奏这个官员已经暴死后,朱由校心中的怒气才终于消散了一点。
而后就再无官员胆敢劝谏了,老老实实的站在那里眼观鼻,连头都不敢抬。
半晌过后,吏部尚书王绍微,手捧着一份奏本,向皇帝禀奏这一年中,对京师官员的审查和政绩汇报。
朱由校看过之后,将这些庸碌无能,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官员全部贬职,下放到西南去当地方官。
虽然只有十几个,但现在的西南,正处于改土归流的关键时期,正是缺人的时候。
对于这些饱读诗书,整日之乎者也的儒生们,朱由校现在都有点舍不得杀了。
把他们扔到偏远地区,去教化土司和蛮夷们是最好的选择,也是他们最好的归宿。
上次他带过去的那一批官员,现在的教化工作就做的非常好。
什么样的人,就应该给他放到什么样的岗位上,让他可以尽情的发挥自己心中的抱负和自认为冠绝天下的才能。
还有几名官员,朱由校更是将他们给直接革了职,打发回家了。
这样的人,留在朝堂之上实在是脏了他的眼睛。
他们的家产,朱由校就算是想要抄家,也根本就提不起兴趣,他们那点钱,完全激不起他的。
能够放他们回家好好过日子,也算是他天恩浩荡了。
<scrpt>();</s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