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恭喜本书完结,撒花撒花(猫…(2 / 2)

现在的他需要找到一群新的合作伙伴,才能打开局面。

就在新任市长宣布了一个对于所有市民来说算是一个好消息的计划之后。

纽约市民没有先等来运送石料的砂石车,反而注意到了矗立在市政门口广场上新增了一座石碑。

石碑的正面上刻着关于太平洋铁路修建时期的劳工们的故事,背面则是镂刻的关于亨特的实际。

这个曾经失业并且饱受种族歧视的年轻人通过努(搞)力(事)成为一个年轻企业家的故事简直就是美国梦的现实写照。

虽然有些人可惜主人公不是白人,不过各大报社还是兴奋了起来。在上一次法尔科内集团覆灭之后,他们就没有什么太大的新闻了。

得到市政府的默许和暗中支持后,亨特这个名字慢慢在纽约家喻户晓。连小孩子都知道有一个年轻的大老板将要为他们修建新的道路和基础设施。

得知此事的亨特大笔一挥,宣布为纽约市公益建造一座活动公园和两所小学,这更是让很多市民觉得这位年轻的企业家不仅能力出众,而且心地善良。

远在卡拉多纳州的米勒看到新闻时人都傻了。

怎么滴,亨特那个笑里藏刀的小人居然成了人美心善的白莲花了???

“纽约人是不是有什么大病……”米勒皱着眉,他可不相信亨特会突然良心发现。毕竟上一个挡着这个华裔路的人尸体还在浣熊市下水道漂着呢。

想起当时亨特和奥班纳摆了自己一道的事米勒就气的牙痒痒。不过他还是吩咐手下去安排人找几个报社吹一下亨特,尤其是在他还没起步时“好心”的米勒先生对现在这位“杰出青年”的帮助。

既然亨特想要些名声,傲娇的米勒感觉自己可以小小的帮一下。

当然,报纸上可不能写什么私酒路线这种不太光彩的事,于是就改成了优雅绅士的米勒先生给亨特提供了第一笔启动资金。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浣熊市的黑手党教父早就通过人脉和金钱开道把自己洗得白白净净。虽然手下还有些灰色交易,但提到他也已经不再被认为是不入流的社团大佬,而是一个优雅且富有气质的意大利社会活动家。

当年浣熊市的几位,都跳出了原本的阶层。取得了在社会层面上非常重大的进展。(奥班纳:……啊对对对,米勒等会我上去找你唠唠嗷。)

浣熊市的人口也在短时间没增加了不少,这可让安德烈局长又欣喜又忧愁。欢喜的是随着人口的增加,整个警察局的经费得到了爆炸性的上涨。忧愁的则是需要的人手也越来越多。尽管有些亨特的手下在帮忙,但是铁路运行带来的人口流动本身就不好管理。

此时在浣熊市的人就会发现,几年前还在不断争斗的警察和社团分子们现在没事还会互相借个火,打个招呼。这种“同流合污”的景象不但没有造成治安问题,反而让浣熊市内基本再没有出现过暴力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