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英雄不怕出身低(1 / 1)

汉室可兴 长歌入汉关 1813 字 2023-10-17

中京。虽然是寒冬季节,东西两市,招牌林立,行人摩肩擦踵,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南华门外,更是被无数学子挤得水泄不通。众人翘首以盼,声音嘈杂,非得俯在耳边方能听到说话声。这是章武元年底,也是科考院试放榜的日子。去年,琅琊国学子王许参加第一次科考,折戟而归。作为通过郡试者,被称为“郡士”,可以进州学宫继续读书,郡县也会优先聘用为官吏。郡试第一名称为“郡元”或“解元”。王许被聘为郡吏后,一直心有不甘。今年在第二次科考报名之前,终于下定决心辞职,再次参加郡试。所幸有惊无险地过了郡试,今年冬被郡里组织京师参加政务院和礼部主持的院试。今天乃是院试放榜的日子。去年科考称郡试、部试和府试。今年是第二次科考,也是当今天子登基后首次科考,三级考试改称郡试、院试和殿试。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教训,考试组织更加规范,试题更加严谨。李琦等得心焦,凑到王许耳边道:“王兄,何时放榜”王许道:“就快了,去岁约是辰时三刻。李兄心急乎”李琦乃是王许在京中新认识的朋友,陈留郡人。今年是第一次参加科考。李琦在郡试中勉强过关。郡士名额按照各郡户口人数给出,陈留乃是大郡,郡士名额为一百人。王许所在的琅琊郡为七十人。除了扬州新服、并州部分郡国悬远,未参加第二次科考外,刘备控制下的其余二十八郡国,郡士约有两千人,比第一届翻番。院士名额也从百人增加到二百人。李琦苦笑道:“郡士本就是百里挑一,如今又要十里挑一。谁能不心急”第一届过部试者百人,发展都不错。过府试者三十人,大都在中枢任职。第一次科举没有经验,未禁止在职官吏参加考试,也没有严格限制籍贯。结果就出现了争议。刘备于公元93年六月在青州范围内组织“硕士”考试时,刘晔报名参加。共25人参加考试,刘晔名列第七,深以为耻,于公元94年七月首次五州科考时再次报名参加。他既通经学,又跟工农书院大祭酒、数学家刘洪学过算学,得天独厚,最后高中府试第一名。引起一片议论。有人质疑刘晔位高权重,判卷者是否有迫于压力营私舞弊之嫌。有人质疑刘晔作为扬州人,根本没有参加科考的资格。许多本就对科考心怀不满的名士纷纷上书抨击科考制度,认为科举不利于社稷,势必会扰乱五州,恳请刘备废除。刘备专门下令做出解释,才勉强将事件平息下来。负责组织科考的吏司也吃了挂落。刘备觉得吏司掌握官员考核升迁,如果再负责科举,权力太大,便借这个机会将第二次科考组织工作交给了礼部,由礼部尚书应劭全权负责。应劭根据刘备的指示,查漏补缺,对科考制度进行了修补。比如规定现任各级官吏不得参加科考,但辞职后除外。规定参加考试者应回原籍考试,凡发现违规前往它郡报考者,除终身禁考外,还除以刑罚。等等。王许听了李琦的担忧,虽自认为考得不错,也有些忐忑起来。今年院士名额多了一倍,但参试郡士人数也多了一倍,录取比例不升反降。终于听到三通鼓响,平时不开的南华门正门大开。耿奇带着一队羽林卫列阵而出。盔甲鲜明,戟刃雪亮,军容严肃,士气高昂。照壁前,本就有士兵围拢出警戒线,隔出一个长条状的区域。羽林卫长戟斜指上前,踏步而进,突然齐声暴喝:“杀、杀、杀!”声如雷霆,杀气冲天。众人骇然,不由下意识向后退却。羽林卫收回长戟,戟尾拄地,卓然而立。场上为其气势所慑,嘈杂尽去,雅雀无声。耿奇带着十名羽卫走到照壁前,下令:“张榜!”羽卫迈步踏上台阶,打开卷着的榜文,一人粉刷浆糊,两人张贴,分工协作,很快就将二十张巨大的榜文张贴完毕。照壁高五尺,宽十余丈,上书四个大字:为国取材。照壁之下是数级台阶。台阶外有铁制护栏,禁止进入护栏之内。榜文最低一行名字,差不多与众人头顶平齐。众人皆抬头仰视,看着羽卫自左向右张贴,屏息凝神,不敢发出丝毫声响。这种安静完全是自发。刚贴了第一张榜文,出现十个斗大的人名。分别列示:姓名,表字,年龄,郡国和县五个信息。按姓氏笔画排序,没有成绩排名。人群中传来一声撕裂喉咙的大叫:“我中了!”他左右之人纷纷转头看去。却是一个三十来岁的中年人,衣着普通,长相平凡,面孔扭曲,欣喜若狂,连蹦带跳,不可自抑。有人呵斥:“安静、安静!”也有人嘲笑:“名列榜尾,有何欢喜”但场上已无法安静下来,随着接二连三有人欢喜高叫,人声鼎沸,喧哗声隐约传入皇宫之中。有近臣欲命人制止吵嚷。刘备笑道:“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此乃人生至喜,且让彼等尽情一乐,不必打扰。”随着榜文越贴越多,二百个名字全部贴出。最右边贴的十个名字有成绩排序:名次|姓名|表字|年龄|郡国|属县一|应玚|德琏|十九|汝南|南顿二|郑浑|文公|三十七|陈留|浚仪三|诸葛亮|孔明|十五|琅琊|阳都众人看到第三名诸葛亮的年龄,一片哗然,眼珠子几乎要瞪出来,纷纷四处寻找:“谁是诸葛孔明”“诸葛孔明何在”要见识见识这是什么样的神童。诸葛亮并不在现场。去年科考他也参加了,过了部试,在府试被涮了下来。少年心性,卷土重来。考试完之后,心情平静下来,中是肯定中了,多少名无所谓,诸葛亮看重的是十日后的殿试。放榜后,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人欢天喜地,有人呼天抢地。中京各家楼堂馆所中,各种美酒供不应求。刘备实行酿酒专卖,禁止民间私下酿酒。这几日各个官家酒坊的窖藏都被商家一扫而空,赚了个杯满盆盈。李琦中了。王许却赌输了。他在榜下久久不肯离去,口中喃喃自语:“怎会如此我明明比上次考得好!为何还是未中”李琦强自抑制欢喜,安慰他道:“王兄不必丧气,明年再考便是,定能高中。”他也知道他的安慰十分苍白,但又能说什么呢。王许一行一行寻找自己的名字,反复数遍,直到太阳升到中天,才终于肯接受自己未中的事实。冬天太阳正午,阳光洒下,本是让人身心俱暖,王许却冷得发抖,委顿在地,喃喃道:“郡里我是回不去了,我只能卷土重来。我必须高中院士!必须高中!”他辞职重新参加科考,不仅妻子劝阻,郡府也劝他三思。王许有才学,做事干练,郡丞对其十分欣赏,劝他说陛下重视实干,在郡府做事一样可以仕途顺利。无奈王许铁了心重考,只得准其辞职。王许可以说是恶了郡丞。也许回郡伏低做小,还能重新被聘为郡吏,但众人指指点点、前途渺茫是肯定的了。只有高中院士,才能彻底扭转局面。王许并非不通世事之辈。他锚定科考,就是看出科考在未来的重要作用。王许没有过硬的后台,若没有科考凭证在手,以后恐怕很难出头。前朝在郡吏职位上一干一辈子的比比皆是。现在陛下刚刚开始组织科考,很多士子还在犹豫,并没有抢破头。以后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王许坐在地上良久,终于定下神来,恢复平静,站起身,对李琦道:“一时失态,让李兄见笑了。”李琦忙道:“人之常情,何笑之有”王许道:“明年我会再考。”李琦鼓励道:“王兄挫而不馁,明年必可高中!”王许道:“谢李兄吉言!走,找一馆舍喝上几杯,为李兄贺!”李琦见王许如此气度,也自佩服,两人把臂而行,离开南华门。直到暮色升起,南华门外仍旧有人徘徊不去。最后被羽林卫逐走。放榜之夜虽然取消了宵禁,但宫城大门外,还是不让闲杂人等流连的。刘备手中也有二百名院士的名单,他仔细看完,掩卷思索。刘备举行科考的目的是打破世家大族对官僚体系的垄断。皇帝乃是孤家寡人,其臣子若是抱团的世家大族,以血缘和姻亲为纽带,盘根错节,壮大后势必威胁皇权。臣子若是来自千千万万零散的中小家族,所谓中人之家,又是通过相对公平的科考通道成为官僚,那就难以通过世袭和数代之功营建起牢固的关系网,从而无法对皇权造成威胁。当然,如果皇帝过于废物和昏庸,弄得民不聊生,上下皆反,那就一切休提。一个人们通过能力而上位的社会,比通过血缘关系上位的社会,要进步得多。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公元93年6月刘备破曹操、威行豫徐后组织青州小考,公元94年6月控制五州之地后组织第一次科考,今年登基后又组织了第二次科考。从三次科考结果来看,通过部试\/院试者,出身郡望这一级别家族之人占据绝大多数。出身中人之家或者小地主的占比仅有十分之一。这还是刘备竭力推动印刷术,广办教育的结果。不过也有让刘备感到欣慰的趋势。第一次科考,小户人家出身的院士占比不到十五分之一,也就是一百人之中仅有六个人出身小户人家。第二次科考,小户人家占比提高到十分之一。这个李琦不错,虽然才名极盛,其父不过是个乡啬夫。其家族也比较单弱。祖上三代最高职位也就是个县吏。如今其一家五口,靠其父微薄俸禄以及二十亩地勉强维持生计。刘备举行第一次科考时,乡里信息闭塞,李琦错过了郡试时间。李琦之父悔恨自责良久。今年第二次科考,李父东拼西凑足盘缠,交给李琦前往郡治参加郡试。李琦通过郡试,才变得不那么窘迫了。郡士由郡府出资,统一组织前往京师参加院试。李琦郡试中过于紧张,发挥失常,所以才勉强过关。院试中他终于克服心理压力,发挥出正常水平,在二百名院士中名列七十八名。十日后这二百名士子要在皇宫大殿内进行殿试,由刘备亲自主持考试。刘备已经下定决心,只要李琦言之有物,就给他一个上佳名次,以励来者。院试判卷刘备不太方便插手,这殿试判卷,孰高孰低,可就在刘备一念之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