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一起长大,一起读书,一起结婚。
虽没什么大富大贵,但过得也是安稳。
只是为人父母,这会儿最大的希望都是放在孩子上。
虽说他们的孩子也挺乖巧的,但学习就是有一些跟不上。
特别是语文里的作文。
父亲曾经用过许多的办法,以此来提高孩子的作文成绩。
但收效甚微。
直到后来。
在与老师的沟通当中,他明白。
其实作文这种东西,当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提升上去的。
要想写好作文。
除了大量的之外,还得要有一种属于自己的语感。
语感是什么东西?
父亲不是很理解。
不过。
当前一段时间父亲文学报的几篇散文时,他却是稍稍明白了。
爬山虎的脚,落花生,春,以及父亲都能背诵出来的《荷塘月色》。
这几篇散文实在是太美太美了,而当他尝试着让儿子也跟着细读之后。
突然之间,他发现。
儿子的作文水平提高了。
或者不能用提高来表示。
做为父亲的他,在读儿子作文的时候,却是发现了,好像儿子真有那么一丝语感出现了。
当知道这一刻。
父亲激动的都要跳起来。
但他还是忍住。
所以。
后来每一期文学报,他都不落下。
但可惜。
文学报虽好,但并不是每一期文学报都有陈易老师写的散文。
不过今天,他打听清楚了。
他问了编辑,陈易老师有一篇新的散文将会刊登。
所以今天他也特别的期待。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如今(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匆匆》是朱自清先生在前世1922年时写的。
当时恰逢五四风雷落幕,一众文化青年遭受到了一系列的打击。但就算如此,他们仍没有停止自己的脚步。而这一篇文章的主人公朱自清,亦在彷徨当中不甘心沉沦。他觉得生活中的各种过程都有他独立的意义和价值,每一刹那都有他的意义。每一刹那在持续的时间里,都有它相当的位置。
朱自清先生在思想经过挣扎之后,他做出了决定。
也许前方不一定有光明,但他坚决不愿意停留在黑暗中。
也因此。
他在那个时候,写下了这一篇《匆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所以《匆匆》看起来写的是匆匆。
但他除了感慨时间流逝之外,更多的还是在时间的流逝当中发现生命的价值,以及希望。
“大师手笔果然是大师手笔。”
看着这一篇《匆匆》。
父亲情不自禁的朗读了起来。
尽管他可能并不清楚《匆匆》里的背景。
但是。
在这一篇《匆匆》里面,他同样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于时间,对于希望,对于人生的感怀。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这是文章的最后一句。
同样也与前文首尾呼应。
一口气。
父亲全文读完。
脑海里面,他同样是想着这一句话,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