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小说终发表(2 / 2)

这一次的沪港文学很显然是要卖疯了,两部可以堪称是经典的作品放在了同一期,周介人已经预想到后面的事情了。

也的确如他所料,在这一期的沪港文学发表之后,累积销售量超过了四十万册,两次再版。印刷厂轰隆轰隆的开了一整周,才勉强应付下人群的兴奋。

此时的沪港文学还是四大文学杂志之一,基本上各大院校都会进行订购,因此在师生中造成的极大的影响。

他们什么时候看到过这样的情节,如果说那一部棋王是以情感取胜,那么这一部太阳照常升起便是以各种复杂有趣的情节,张麻子与黄四郎之间的智斗俨然成为了这些人的话题。

文学不应该只是阳春白雪,更应该下里巴人。

就像是世界上最卖座的电影永远是商业大片一样,太阳照常升起宛如文学界的商业大片,一出现便惹火了一众人。

对于那些喜爱纯文学的人来说,这样的作品简直是不可原谅的,人物的脸谱化标志化,甚至于是语言的粗俗不堪,但更重要的是其中宣传的那些故事内核都让他们很不满意,但是最让人生气的这本书写的的确很厉害。

太阳照常升起几乎可以归结到十七年文学作品中,就是一部主旋律的变革作品,而棋王则是伤痕文学的进化版。其本身文字上的优美以及对于那个年代人物的刻画,情感上得到了宣泄。这两部无论是哪一部都是精品。

一时间苏九和阿城的名字一下子响彻了中国,可是这一份名头的背后也代表着各种各样的批评。

这一部太阳照常升起是一部类似于西部片的。英雄与恶霸泾渭分明,最后英雄战胜了恶霸,却也迎来了队伍的分崩离析。

不少人都看出了这部作品的借古讽今,那哪里是北洋年代,说的明明就是现在,就在今天,就在今天呐!

看不过眼的文学评论杂志首先就对苏九开了炮,批评太阳照常升起是一部英雄史观的,完全脱离了群众,永远是一两个人的决策推动历史前进,群众永远愚昧无知,永远没有主观能动性,只能等着英雄去拯救。

它代表的是落后的王朝更迭,这里的群众不是新民主主义的群众,也不是维新运动时期的群众,而像极了太平天国,即便成功了也是不完全的成功,是注定失败的。

中的暗喻更加的隐晦,苏玖的设定又是北洋时期的南部华夏,所以故事的第一层就是这样。就像是导演黑泽明故事中的七武士,武士与强盗之间的对决,获胜者并不在两者之间。

文学评论批评的不无道理,这部作品的确是有着这样的问题,但是不妨碍这部作品在市民和小资产阶级中取得了难以想象的反响。因为完全是按照西部片商业电影塑造的,此时的赛里斯哪里见过这样的高水准的戏剧性情节。

尤其是其中可以进行高度传播的金句,一时间大江南北纷纷都在说着中的对白,什么我来这里只为三件事,公平公平还是他吗的公平,以及那句话站着还能把钱挣了。

公平是人民群众最简单的诉求,挣钱是所有人的目标。

如果说对于苏九的作品还是争论不停的话,那么对于棋王就是一片赞美之词了。震旦大学的学生甚至于因为对两部作品的意见相悖而打了一架,然而这一切苏玖并不知道。

他在酒厂每天都能收到各种报纸,报纸上对于他的评价他也看到了,文学评论在说他淡化了苦难,将一切玩笑化了,还有一些批评他是脱离了群众,陷入了英雄史观。

苏玖对这种评论倒是赞同,因为这本就是一部浪漫主义的英雄史诗。更像是一部标准的西部电影叙事风格,初来乍到的警长与地方恶霸的决斗。

但苏玖要的就是这样,他单纯的是为了这顿醋才包的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