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河南战略(2 / 2)

至于开封,那是周王的封地,周王那可是太祖时就设置的宗藩,也是属于非常要命的藩王,开封的兵马自然也不敢冒这般风险去冒个陷藩的可能。

李炎“福王”二字一出口,大家便已经知道是什么意思了,纷纷点起了头,居然忘记了这一茬,福王爷就是他们的护身符,只要福王爷在,洛阳的明军便不可能主动出城寻衅。

李自成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开口问道:“那按照都监的意思,俺们接下来当如何个打法?”

“相比于明军,我军之利在于机动。”李炎开口说道。

“何谓机动?”这是一个新颖的名词,李自成不由得疑惑起来。

“便是速度,均田免赋出后,百姓爱我,乡村之民无不翘首以盼闯王,因此,我们便当行野跨山,让明军无法捕捉我们的行军路线,这样便可以使其不知我所攻,亦不知我所守!”李炎用手指在地图上比划着。

“沿均水北上,跨西硖口,翻熊耳山,绕过鲁阳关,直入汝州,先在汝州搅个天翻地覆,让李仙风以为我们的目标并非洛阳,再寻机会入河南府,扫荡永宁、偃师、灵宝、新安、宝丰等地,彻底将洛阳变成孤城,届时断绝其粮草增援,取之易如反掌!”李炎冷冽的目光紧盯着地图上表示着洛阳的小点,缓缓说道。

顾君恩闻言频频点头:“此法甚好,不仅可以扫荡外围明军州县,还能够顺势迫使明军跟我们野战,让李仙风左右为难,如今,河南已成积薪之势,若是我们经略得当,便可取了河南做我们基业!”

没有基业,一直是以顾君恩为代表的闯军文人谋士团体最为痛心的事情,自古以来未闻能以流寇而夺天下的人,李自成一直流动作战,缺乏后勤基地,使得他始终难以组织起大规模的精锐与朝廷进行战略决战。

而如今,河南的局势大家看的也是很明白了,整个河南只差一把火就能熊熊燃烧起来,李自成便想的是充当这把火焰。

军议在李炎跟顾君恩的强力支持下结束了,李自成对李炎的分析深以为然,当即便拍板按照李炎的想法进行作战。

当然,武将之中有心存疑虑的,认为这样做风险太大,不过现在闯军还是一股绳的状态,虽然心中有所不认同,但大家还是各自去做准备去了。

李自成是说干就干的人,军议一结束就召集各员将领又开了几次会,将任务分派了下去,后营负责收集船只,斥候负责先行一步侦测敌情,其余将帅则负责整顿士卒随时准备出发。

随着人数的膨胀,闯军的整体管理难度也在指数上升,幸亏还有顾君恩这个长于军略的角色能分担下,不然李自成只怕会活活累死在这繁琐的管理之中。

在日趋壮大的闯军发展下,李自成又动起了李炎的注意,李炎已经无数次的向他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可以说到目前为止,闯营的发展路劲几乎都是原汁原味的李炎风格,李自成对李炎也称得上是言听计从。

虽然李炎性格狂傲了些,但究竟是个人才,是个人才何必摆在后营呢?要不然,将他召回来继续充当参军?后营的事务也让他兼任着,毕竟能者多劳嘛。

当然想归想,李自成还是咨询了顾君恩的意思,顾君恩则反对李自成将李炎调回来做参军,原因也很简单,后营李炎没待多久,这个时候调回来,前营的将领只怕心中不服,指不定搞出什么事端。

李炎去后营后,明显跟前营的将官摩擦变小了,李自敬又是个温吞性子,李炎在后营搞的鸡飞狗跳,他也没有说什么废话,而刘宗敏这些人也暂时消停了下来。

所以顾君恩认为还是让李炎在后营再磨磨性子好,若是棱角太锋利,早晚没个好下场,顾君恩倒是也不愿意看到李炎落个不太好的结局。

李自成虽然还有疑虑,但顾君恩的一句话彻底让李自成暂时搁置了复起李炎的想法:“李炎才二十岁,尚年轻,闯王若是要用磨砺一番有的是机会,此时若不磨磨性子,日后平白折个少年英才,岂不可惜?”

这句话让李自成觉得很有道理,李炎才二十岁,慌什么?以后若是要用,有的是机会,当得磨磨性子,这样用起来也顺手。

当然,这只是李自成现在的想法,因为马上,李炎就又要给李自成整个狠活了,也是这个狠活,让李自成打消了让李炎复起为参军的想法。

这段时间,李炎忙于军务,对后营的管理倒是都放手交给李自敬去做,反正萧规曹随,李自敬不出大的纰漏就好了。

李自敬却是没有出大的纰漏,但这个人的性格显然是有大问题的,他太仁慈软弱了,后营在他的操持下很快贪腐成风,若是别的主官遇到手下贪腐,那便多少应该惩戒一番。

李自敬偏不,他不仅不惩罚,还多有回护之意,刘宗敏的内侄刘显,多次在后营违法乱纪,强抢民女不说还肆意滥用职权,更改军粮配额,之前大家忍忍就过去了,毕竟事情也不算很大。

可如今一斗谷跟瓦罐子与李自成合营,后勤也随即进行了整合,这个时候刘显再上下其手其中的牵连可就大了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