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艾道:“王上,伐战之胜,不如计谋之胜。其计也,离间。昔日秦昭襄王受范睢之蛊惑,赐死白起,使秦失一擎天巨柱;赵幽缪王中离间计,听信谗言,杀害李牧,罢免司马尚,终使赵国失去了李牧这个最后的定海神针,敲响了赵国的丧钟!”
“是故,臣以为天底下最犀利的武器,是为谗言,为离间之计。”
“卿欲对石虎、石闵用以离间计?”
“不错。”
谢艾微微颔首道:“用计离间石闵与石虎,使二人反目成仇,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也。石闵为汉人,父亲石瞻、祖父冉隆都曾经是乞活军的将领,祖上世代牙将,而臣听闻,石闵胸怀大志,不服胡人欺辱汉儿,故常被石虎鞭笞、责难,所以石闵必定怀恨在心,而石虎心怀忌惮。”
“如今石闵拜大将军,高居魏公,在赵国之显赫一时无两!王上,要知道石虎诸子尚且是郡公,而石闵却为一字国公,这不是耐人寻味吗?据说石虎在平定石宣之乱后,要将大功臣石闵立为储君,后者推辞了,这足以说明,石闵与石虎已经貌合神离了。”
“谢艾,你打算怎么做?”
“此情此景,何其之相似也。王上,你可知道战国时的武安君白起是怎么死的?”
“是被秦王嬴稷赐死的。”这个是家喻户晓的事情,张骏不说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但是通晓经史子集的他,对于这些典故和历史人物还是略知一二的。
白起是战国时期秦国秦昭王手下的大将,曾经为秦昭王征战四方,威名远播,他最后被秦昭王下令自刎而死。
白起生于楚国,长于秦国。秦惠文王在继位后,决定向统一天下的方向努力,制定了陆续攻占各国的战略,秦国需要强大的军事力量为武器,急需有才能的将才,秦惠文王继续推行商鞅变法的国策,提拔平民为官,白起就在这个机会下进入军队。
秦昭襄王时期,白起在上任后的第二年就采取了避实击虚、先弱后强的战法,取得了伊阙之战的胜利,斩杀了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人,使韩魏两国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这位将领一鼓作气,在次年又为秦国拿下了魏国六十一座城,秦昭王对白起视若珍宝,将其封为大良造。
秦国意在消灭各国自己称霸,在打击了韩魏两国之后,楚国主动示好,但还是没有逃脱被灭的命运。在秦昭襄王二十九年,秦王派白起领兵夺去了楚国大部分的领地,将楚国的国都变成了自己的一个郡。立下赫赫战功的白起被进封为武安君。
后来白起率军攻打韩国,一路攻到了韩国上党地区,这时候白起已经斩杀了韩国士卒二十余万。韩国为了祸水东引,将韩国国土送给了赵国。赵国收下了土地并派大将廉颇驻守长平,抵御秦军。
在长平之战中赵国国力不支,派出了急功近利的赵括代替了廉颇,想要快点结束战争,但是赵括兵败,赵国四十余万士兵成了俘虏。白起为了避免日后这些赵军形成隐患,就趁夜坑杀了这四十余万人。
赵国这么多人命葬送在白起手中,赵国人对其恨之入骨,所以后来秦王命令白起攻打赵国邯郸的时候白起称病不起,邯郸的战事不顺,秦王迁怒,命令白起带病上路。
白起走到杜邮的时候秦王派使者赐剑命其自刎!
白起的死因其实不难琢磨,不外乎功高震主,狡兔死走狗烹。
当然了,当时的狡兔没死,但是秦昭襄王却把白起这个走狗烹了却是为何?
因为他怕后继之君驾驭不住白起这个大杀器,正如越王勾践杀文种,刘邦怕刘盈驾驭不了韩信、彭越、英布这些人一样,刘邦用了许多方法,将这些诸侯王一一消灭了。
白起之死的直接原因,便是赵国的离间计,还有应侯范睢的谗言。
谢艾认为,白起之死,并不存在狡兔死走狗烹的问题。白起死的时候,东方六国都在,而且赵国首都邯郸也尚未被攻克(邯郸保卫战还重挫秦军),可以说赵国、楚国这些强劲的对手都在,不存在兔死狗烹的问题,因为兔子还远远没有死。
白起之死,个人感觉就是一桩冤案,名将不得善终的典型,主要的责任人应该是范雎和秦昭襄王。
一般认为,白起悲剧始于将相失和。
其实,白起和范雎很早就有梁子,后来对于战略的分歧使得两者之间矛盾日益恶化。白起的发迹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魏冉的举荐,魏冉是秦国的外戚,是宣太后的亲戚,秦武王举重意外死亡,没有子嗣而兄弟争位,权势极大的魏冉此时出面,立秦昭襄王为秦王,并因此权倾朝野。
此后,秦昭襄王任用范雎为相,范雎最大的功绩之一就是帮助秦昭襄王剪除了魏冉,罢免了其的官位,令其前往关外的封地。
相当于范雎在政治斗争中损害了白起的恩人,这为日后两人失和埋下伏笔。长平之战后,白起主张乘胜进攻邯郸,灭赵国。
赵国派苏代见范雎,劝说他上奏秦王暂缓进攻,原因是一旦白起破赵、灭三晋,功劳将远远在范雎之上,位列三公之后,由于两人不和,很有可能对范雎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