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志向我素来知晓,如今机会难得,莫要做此小女儿态。”郑玄笑道。
“是。”孙乾重新落座。
“日后若是公佑有何错漏之处,玄德无须看在我的面子上,该责罚就责罚就是。”郑玄笑道。
刘备笑着摇了摇头,自然明白郑玄的言外之意,看来他对孙乾果然是颇为看重。
“即便郑公不言,公佑我也是要带走的。”刘备笑道,“只是备此来所求的并非只有一个公佑。郑公门下如此多的弟子,若是不得皆为世所用,岂不是着实可惜。”
他此言倒是出乎郑玄意料,郑玄诧异的看了他一眼。
公门之中的官职历来都有定数,进一人而退一人,这也是官场之中常要熬资历的缘由之一。
他门客至少也有数千之数,如今这刘备竟敢口出大言要全部任用,自也由不得他不吃惊。
“老夫虽少在公门之中修行,可对其中之事多少也了解一些,玄德如今所言莫非是戏耍老夫不成?”郑玄笑道,“即便你刘玄德真有这般宏图壮志,只怕这北海国中的职位,容不下这许多人吧?”
“备如何敢拿郑公打趣?郑公所言不差,这北海国的朝中确是容不下这许多读书人。”刘备笑了笑,“只是谁说读书人定要入到朝中的?”
“数十年间辛勤读书,莫非只为了踏上仕途不成?”刘备笑道,“备以为不当如此。”
“读书人读书,当是为天下人而读书,而非是为了自家一人而读书。”刘备沉声道,“若有利于天下,性命尚且可不顾,又如何能单单钟情于仕途!”
“大丈夫读书,当为天下!”
郑玄把手中的汤碗放下,将还想康慨激昂演说一番的刘备拦了下来。
他笑道:“莫要说这些大仁大义的湖弄言语,我当年说这话的时候,你还不知在何处的泥土里打转。”
“这些所谓的大仁大义,是读书人所言不假,可却非是说给读书人所听。”郑玄之言倒是一针见血,“倒是有一句言语才算带着几分真心。”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郑玄笑道,“若是连自身都顾不得,还谈什么匡扶时局?以一身之身死,成就大义之名?如此人物,固然当有,却不可多。”
刘备摸了摸鼻子,倒是忘了眼前的郑玄是个见过世面的老江湖,而且此人与卢植不同,自来不曾出仕。
“郑公所言有理,其实备是想组织国中之人教蒙童读书识字。”刘备笑道。
原本想抬手拿起一旁竹简的郑玄闻言手上动作却是一停,抬眼打量着刘备,“你可知此事之不易?”
刘备正襟危坐,笑道:“知道。”
“你欲在国中教幼子启蒙,其中难处不少,其一便是如今书籍多在世家手中,所谓诗书传家可自来不是一句简单言语。昔年袁家便是凭着京氏易才能逐渐而起。”郑玄正了正身子,“你欲在国中行此事,只怕会开罪那些世家大族。”
刘备笑道:“郑公所言都是些高深的学问,那些乡间少年能学懂这些的最多十之一二。备设此学,也非是为了让他们人人皆成读书人,只是希望他们能识文字,懂计数罢了。”
还有一点他不曾也不可和郑玄言语。
纷乱将起,世道变局,天下最强有力之人,已然不会再是世家,而是手中持刀之人。
“即便世家你可不在乎,尚有两处玄德还须思之。”郑玄沉默片刻后还是开口道,“其一,我门下弟子虽多,他们也多会听我一言。可他们多是穷困出身,即便是不入仕途,可也总是要养家湖口的。”
昔年郑玄自家教学之时便曾因穷苦而亲自躬耕于田间,既已吃过此中的苦头,他自然不希望自家门生也是如此。
“还有一事,如今乡里少年极少读书,固然有世家垄断书籍之故,可国中之民贫困,家中少年稍稍长成便要相助家中农事,也是他们极少读书识字的缘由之一,此事玄德又可有考虑?”郑玄开口问道。
郑玄到底是久居乡里之人,开口便问出了此事的两个难处。
“郑公所言极是,这些备自然也有所考虑。”刘备笑道,“其一,对那些愿意前往乡里教书的士人,他们每月的钱粮国中自会供给,而且只多不少。”
“一来是为了能让更多士人参与其中,二来也是让那些还不曾读书的少年,知道这教书育人也是一门好差事,让他们于读书一事更有些希望。”
“至于那些进入乡里书塾之中读书的少年,国中自会管下他们每日的饭食。若是在书塾之中表现出众之人,国中也会奖励钱财粮食,以作激励之用。”
“如此安排,只怕要用掉国中不少钱财。”郑玄问道。
支应一国之事,自然所用非小。
“今日所支,也是为他日所得。总归是值得的。”刘备笑道。
郑玄听闻他的言语,沉默良久,最后才开口,“此事虽是难得的好事,可种在今日,只怕收获却在他日。而且此事非是一日可成,稍有变故,说不得便要半途而废。”
“玄德如此作为,所求者为何?”
刘备笑道:“事情到底会如何,总是要试上一试的。”
“今日星星之火,说不得他日足成燎原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