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罢免两勋贵(1 / 2)

汉世祖 芈黍离 1547 字 2023-07-29

“这些人想干什么?什么鸡毛蒜皮的俗务琐事都要来找朕,是觉得朕太闲了吗?”崇政殿内,刘皇帝一脸愠怒,将御案上堆着的两叠奏章推倒,因为用力过猛,一些奏章甚至掉在地上,白色的内页中密密麻麻地写满文字。

这些奏章,都是经过吕胤整理之后,呈报与刘皇帝审阅的,而从这些来自诸部司的本章就可以看出,刘皇帝近来有多忙,朝廷中那股风向如何。

见刘皇帝稍显暴躁,吕胤微低着头,默不作声,只是亲自将散落在地上奏章拾起,旁边的喦脱见了,也主动上前帮忙。

待收拾好,将奏章的摆放复原后,吕胤方才不慌不忙地拱手道:“陛下,国事虽则繁琐,然岂有俗务,这一章一奏,都是朝廷大事,关乎国计民生,还望陛下鉴之!”

一听这话,刘皇帝当即就想怼回去,然而注意到吕胤那一脸不卑不亢的态度,又强行按捺住了。

怎么说呢,吕胤如今这个内阁大学士的位置,可不是刘皇帝赏赐的,而是他主动延揽的。原本,按照吕胤的想法,是不打算受任的,甚至连开封府尹都打算辞了。

不是怕猜忌什么的,而是自觉年迈、身体不支,只是刘皇帝固请,又多次找他谈话,吕胤方才勉为其难接替李昉出任。

所谓无欲则刚,在这样的情况下,吕胤不论是说话还是做事,自然都秉持着自己的原则,依照朝廷的制度来。

刘皇帝也了解这些,自然不好将这无名之怒发泄在吕胤身上,免得这老家伙撂挑子不干了。虽然刘皇帝不可能受制于区区一名大臣,哪怕是重臣,但是,对吕胤这样的正臣、干臣,刘皇帝也得给予一些尊重,当然也是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平复了下心情,刘皇帝伸手指着御案上的奏章,说道:“朕也不是小觑怠慢这些国事,只是对这些大臣上奏背后的用心,不得不多思量几分!

什么事都往朕的案上奏,那赵普他们做甚?政事堂难道是摆设吗?又让宰相们情何以堪?这些积极奏事的背后,又有多少人的心思,是真正放在这些事务上!”

吕胤不是常人,当然明白刘皇帝话里所指的意,只是,他也不好对此事贸然发表什么看法。过去多年,他一直在地方任职,对于朝廷中枢的纷争并没有深入了解,但哪怕仅仅一些传闻,也足以让他持以一个谨慎的态度了。

一方面是赵普为代表的士族官僚集团,一方面是那些在军政之中占据大量要职的勋贵,这两者之间虽然只是笼统对朝廷内部派系进行区分,但内部的争斗在很长时间内也确实是围绕着这两方间的碰撞而展开。

而近来,显然是勋贵们,开始发力,针对的毫无疑问,就是赵普。至于刘皇帝的“勤政”,只是一个引子罢了。

顺手拿起面上的一份奏章,刘皇帝翻看了一会儿,很快在手中甩了甩,直接掷于案上,道:“这潘美也来凑什么热闹?官兵饷钱发放、秋装更换,这也要来问朕?他这个兵部尚书当了这么久,连这点事都办不好,还需要特地请示?

过去几年怎么不见他如此主动?是赵普不批?是财政司不拨款?还是兵部的僚属职吏他指挥不动了?”

刘皇帝这一连串近乎诛心的问题,没人能给个答复,但显然,对于近来朝中那股暗涌与异样风气,刘皇帝是很不满了。

目光淡漠,从奏章转移到吕胤身上,刘皇帝竖指吩咐道:“你亲自拟一份诏书,免潘美兵部尚书职,调任云黔巡检使。”

一听此诏,吕胤下意识心下微惊,他实在没想到,就因为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刘皇帝竟然动了撤换潘美的念头。

潘美是何人,范阳公、兵部尚书,朝中排得上号的实权勋贵,其如今的地位,可是一刀一剑打出来的,更重要的是,在过去,一向是深受刘皇帝信任的。

过去,在大汉诸多的年轻将帅之中,论宠信程度,大概也只有杨业能够胜过潘美了。但就是这样,刘皇帝说撸就要撸了,一动此念,就让吕胤拟诏了。

对此,吕胤心头震动的同时,也不免多几分猜测,这究竟是皇帝盛怒之下的情绪化决策,还是早有打算?

如果是前者,那如今的皇帝也太任性了,潘美也太倒霉,正好触怒皇帝。如果是后者,那么也不是没道理的,潘美在兵部尚书的位置上,待的时间也实在不短了,挪一挪也属正常,只是,一下子发配到西南去,对潘美来说,可就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了。

略显迟疑,吕胤还是主动道:“陛下,如此调任,是不是太仓促了?潘尚书毕竟是国家功勋,朝廷重臣,贸然撤换,这影响”

瞥了吕胤一眼,刘皇帝也不再客气了,反问了句:“怎么,现如今的朝廷,撤换一个部司大臣,朕都做不了主吗?”

“老臣并非此意!”面对刘皇帝的眼神,吕胤惊了下,赶忙表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