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赵匡义开始把主要精力,放在劝读、劝学上,积极改善当地学校的条件,资助那些穷困的读书人,鼓励学习,多提倡教化,宣扬德育,并聚集县内的一些文才,一起编纂中牟县志。
在短短的时间内,赵知县的名声又打出去了,这是个不愁找不到事做的人。并且,精力旺盛,在加强教化工作的同时,公务方面,也从未怠慢,总是以一种饱满的精神状态,处置公事,条分缕析,井井有条。
酷暑时节,天气异常炎热,正常情况下,中牟县的百姓,要么顶着炎热忙于生计,要么躲在家里避暑,又或者在树下河边纳凉,到茶寮书馆喝茶听故事。
不过今日,显然有些特殊,足有数百人,齐聚于县衙,看热闹。虽然随着天下承平,民间百姓的娱乐活动也开始丰富了,但眼前的热闹,显然是少见的,吸引力十足,乃有这么多人不顾炎热,聚众围观。
十数名县衙的差役,手执水火棍,维持着秩序,在升堂前,看围观的百姓众多,天气又热,人又拥挤。知县赵匡义还专门命人,准备了两大缸井水,抬至衙前,以供民众们解渴去暑。
虽然只是个很小的举动,但围观的中牟百姓,都对这个新到任不久的亲民官赞扬不已,觉得自己是真得到了父母一般的关怀。
能够引起如此轰动的案子,显然不是小事,也的确是赵匡义上任以来发生的最大的一件案子。事情虽大,但调查、审断起来,却也不难,事实清晰,证据齐全。
这是一场因财产而酿成的人伦惨剧。中牟县内有一户土豪姓张,年轻的时候是禁军军官,家主人唤张翁,家中有田宅五百余亩,县城内有产业若干,是县内比较有名的富户了。
膝下有三个儿子,五月初,张翁在走亲回程途中,落马重伤,其后去世,留下的一大片家业,没有遗嘱,让儿子们争得头破血流。
当然,有资格的,只有长子与次子,这二人是张翁发妻所生,小妾生的三子,只能看戏。正常而言,清官难断家务事,就算闹到官府,也不好处置,最多是发还乡里,让他们宗族长老,共同决定。关键在于,此番涉及到了人命。
经过张家的长辈与乡老们的讨论,一致认为,长幼有序,还是该长子继承家业,拿大头,并分一部分与两个弟弟。
对这样的结果,同为嫡出的二子,当然不满意,面对偌大的家业,大哥就因为早出生,就占大拿大,或是嫉妒心,又或是财迷心窍,伙同当地的无赖,将长子绑了,丢入河中,做成失足溺死的假象。
但是长子运气较好,被路过的三子给救了,然后事情就大发了。再是亲兄弟,你不仁,我不义,长子直接告官。县衙差人索拿,一应涉案人员,都被锁下,赵匡义亲自审问,参与的无赖在他们前,把事情抖了个干净。
事情到此,也基本有个结果了,二子为夺家产,竟然狠下心要害亲哥,舆论大哗。然而,真正引起轩然大波的,是后面被人举告的事情,说是张翁去世的原因,是长子侍药时做了手脚,戕害其父,同样,也是为了早点继承财产
对此,赵匡义更加重视了,这种逆伦行为,比那些恶性治安事件,还要严重。再度调查,搜集证据,听取证词,经过半个月的时间,查了个水落石出,于是在今日,当堂宣判。
长子为谋家产,害死老父,罪在十恶,当堂判死,只待送交刑部、大理审核,就可送抵东京问斩。
次子的罪行要轻一些,但也是杀人未遂,与同谋的几人,流放西北,作为主谋,还多了五十杖。
同时,对于引起张家剧变的财产,也有了归属,赵匡义也直接宣判,由三子继承,但必须奉养嫡母以及养育两个兄长的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