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窄的街巷,拥挤的屋舍,破烂的篷寮,腐烂的茅顶,污水横流的路面……
牲畜的粪便,人的尿迹,随处可见,空气中弥漫着令人作呕的气味。
中心坊街上,有商户,有民舍,有小儿逐闹,也有烟火气息,路人行色匆匆少有停歇,角落处也有乞丐行讨,甚至于一些低矮民房前还有流莺在揽客。
刘旸就这么站在街上,表情略显阴沉,脸色十分难看,甚至于,有些无所适从。放眼四望,所观所见,哪有开宝盛世的光景,贫穷、混乱、肮脏之景象,以一种最直观的模样呈现在他眼前。
这样的情景,不得不说,让刘旸心头有些堵得慌,十分难受。开宝盛世,一贯给他的印象,是河清海晏,物阜民丰,国富民强,但恰恰在这京畿之内,在天子脚下,也有这种贫苦交集的地方。
当年,开封新建之时,是何等的宏伟壮观,光鲜亮丽。作为天下数一数二的雄城,一直以来,开封都是国家强盛、百姓富足的象征,满朝上下都以此为荣,就是刘旸心中,也始终带有一份自豪。
然而,这乐安坊内的情形,使得那散发着大汉荣光的一层伪装,被无情撕碎,血淋淋地把那些被人忽视又或是不愿面对的真实一面,摆在面前,其深刻惨痛,直入骨髓。
大汉的问题,又何止西北胡乱、民乱,也绝不独此一例。让刘旸有些恼怒的,是这些情况,从来没有人向他汇报过。
他主政多年,也自认勤恳,在刘皇帝的影响下,也素来关注民生,但如今看来,还是太少,视野还是太狭窄了,就连天子脚下,尚有如此难看的一面,何论偌大天下。
朝堂之上,倒也不纯是报喜不报忧,然而,大多放在“国家大事”上,实在没有多少人,有多少精力,放在小民疾苦上。
调子唱得再高,政治再正确,对小民的关注,终究是有限的。窥一斑而见全豹,东京尚且如此,其他地方,也实在不必抱有太多乐观。
“爹爹!”
袖脚被拉了拉,刘旸回了神,低头一看,刘文济正掩着鼻子,望着自己,显然有些难以忍受萦绕鼻尖的难闻气味。显然,对于刘文济而言,这样的状况,是从来没有遇到过的。
“把手放下!”不知为何,刘旸心中生出了少许怒气,斥道。
刘文济吓了一跳,只觉此时的爹爹有些可怕,赶忙把手放下,话也不敢说了。见状,刘旸深吸一口气,有些语重心长地道:“你闻贯了家中的花蜜芬芳,自然受不了这些污秽气息。但是,这些气味,你必须得闻一闻,你只是难受一时,忍忍也就过去,而生活在这坊内街上的百姓呢,他们去要长年累月地忍受”
刘旸说的这些,刘文济自然不大明白,但见父亲说得严肃,还是乖巧地点点头,接下来,只是被刘旸牵着手,默默地跟着,即便臭味挥之不去,鞋袍都弄脏了,也再无怨言。
穿街而过,又在坊内兜转几圈,刘旸终于停下了脚步,站在一栋民房前。炊烟正袅袅上升,稻米的香气稍稍冲淡了空气中异味,透过敞开的门户,能够望见里边拥塞的布局,人不少,但活动着的多为老弱妇孺,丁壮男人,大抵都出去赚钱谋生了。
正欲开动脚步,入内拜访一番,体察民情,街巷拐角处传来一阵动静。远远望去,那是一场斗殴,准确地来讲,那是三个人正在殴打一名青年,拳打脚踢,下手极狠,嘴上谩骂不断,被打之人,除了发出几声惨叫哀嚎之外,就是抱头缩身,忍受这欺凌。
跟着父亲身旁,刘文济也不免受这动静吸引,好奇地张望,看清情况,下意识地缩到刘旸背后。刘旸则轻轻摸了下刘文济脑袋以作安抚,面色严肃依旧,对于这样的情况,已经没有多少怒火,只是平静地看着。
街巷两边,也有不少居民探出头来,但也只是张望,并没有人站出来阻止,这种泼皮斗殴,无赖欺人,似乎早已习以为常。小民自有生存之道,事不关己,难以承受的麻烦,也绝不轻易招惹。
身边的护卫,早早地围了上来,王约早察觉到太子败坏的心情,此时终于开口道:“殿下,此地鱼龙混杂,为免不测,还是暂且离开吧,小的派人去解决此事!”
“解决?”闻言,刘旸顿时反问道:“伱要怎么解决,救得了那一人,救得了这整坊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