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高拱(2 / 2)

万历佑明 枫渡清江 1281 字 2023-03-19

“臣谢陛下开恩!臣亦谨记陛下圣训!”

余懋学大为感动,俯首大拜了一下。

朱翊钧伸手一抬:“起身吧。”

“是!谢陛下!”

余懋学站起了身。

而朱翊钧则又道:“这样,朕有意召昔日首辅高拱来朝,问其新政,你为朕使,替朕去一趟河南,顺便考察一下考成推行第一年的民情,把注意力放在民众身上去看看,但不要只知问官怨,而当去田间问农夫,去市井问商贩,问民间疾苦。”

“臣遵旨!”

余懋学吃了一惊,但也还是喜不自胜地回了一句。

“退下吧。”

朱翊钧道。

“臣告退!”

余懋学拱手说后,倒也向张居正作了一揖。

待余懋学退下去后,朱翊钧就看向张居正:“朕刚才一时兴起,突然觉得既然要燮理臣僚阴阳,明其公私,那朕这个天子就不能忽视高拱。朕即位之初,与他之间颇有龃龉,乃至两宫也对他颇有嫌隙。然若无视这些嫌隙,则难免有君不明臣不解之情况,以致于连累新政,牵连先生,故朕决定召高拱进京一问。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朱翊钧倒不是偶然想起高拱,而是早就知道高拱颇有改革能力,其不受儒学影响,很注重经济发展的意识,无论是开边贸还是开海都表现出一个改革家的远见卓识,这在保守为主且耻于言利的士大夫阶层是很难得的。

只是高拱挡了张居正的路,历史上很难在万历朝发挥作用,但朱翊钧觉得如果让高拱继续在万历年间有议政的机会,可以让万历改革更好。

所以,朱翊钧才会在这个时候突然决定要召回高拱。

事实上,他早就有此意,且就等着扳倒冯保而能有干预朝政的权力后这么做呢。

当然,他还是要照顾一下张居正的感受的,也就一直未提出来,但昨日张居正的话,让他确认张居正或许不介意与高拱修好。

毕竟都是士大夫的一员。

而皇帝也有必要消弭政治家之间的矛盾,避免将来因此出现大问题。

何况阁臣相争的确是这一时期的主要问题。

历史上,张居正的确在后来有意和高拱修好,万历五年,他回乡时特地去见了高拱,相谈甚欢。

但是张居正当时的努力似乎没有作用,高拱对他还是颇有不满,且他和张居正的矛盾后来还成为了张居正死后万历清算张居正的导火索。

这或许还是要皇帝出面才行。

此时,张居正听朱翊钧说后只拱手道:“陛下肯与前首辅冰释前嫌,自然是为君者,当有之胸襟,臣有愧,竟未就此事向陛下提过,而竟需陛下自己想起。”

“先生百事操劳,偶有不察,也在情理之中。”

朱翊钧回后就道:“而朕听闻高拱此人虽性烈却甚开明,能洞察人心,这次余懋学案就暴露了考成时忽视了底下官员会因官俸不足而产生不满的情况。先生觉得,如果高拱在朝,能洞察出来吗?”

张居正沉思片刻,点首道:“以臣愚见,高新郑素来是敢并谈义利二字的,当能洞见。臣认为,可起复其入阁。”

朱翊钧笑道:“朕倒是无意让他入阁,而掣肘先生。”

张居正一愕。

朱翊钧道:“朕有意设议阁,让高拱以闲职散官入议阁,可议朝政,令先生参详,但无权票拟,也无权上朝议政,只是为朝廷新政查漏补缺,或为时下之弊提出建言而已,用不用则在六部内阁是否奏于天子。也算是老马识途,让这些致仕老臣,为新政发挥余热,且在京更易荣养,而不至于在乡间为族事所扰,或因一时意气,干涉地方父母,致使晚节不保。”

“先生认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