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10章 天津八大家,联手哄抬地价!(1 / 2)

看看!

看看!

看看咱大明的皇帝!

这眼光,这眼界,这魄力!

煤炭做燃料催动蒸汽做动力的蒸汽机已经看不上了,朱由校眼下看上勐火油了!

勐火油,就是石油。

这是什么?

这看起来是朱由校研究的一小步,但这实际上确实世界发展的一大步。

若是朱由校真的能搞出内燃机来,那大明可就不仅仅有蒸汽铁甲舰了,大明的工业化进度绝对是飞速进步的。

但是在十七世纪前期,真的能弄出十九世纪中期才有的内燃机吗?

不过朱由校想搞,张好古也没道理拦着他。

“陛下,这勐火油做燃料的动力机械,您研究到什么地步了?”

听到张好古的问题,朱由校指着这些手绘的草稿说道:“眼下朕还在研究适宜的构造,这种机械,和蒸汽机械还有差异,朕正在琢磨。”

张好古点了点头,嗯,是自己不擅长的领域。

之前提一嘴蒸汽机的大概还行,涉及到内燃机之类的,那张好古就真的不了解了,人都有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这些事还是交给专业的人来做吧。

“那个,师父啊,朕听说驰道衙门最近收了好几百万两银子?”朱由校问道。

张好古笑道:“是啊,这些日子京津驰道的股票卖的很好,光卖股票就卖了七百多万两银子,足够开工六七条驰道了。”

朱由校沉吟着说道:“朕打算,在宫里新设一个研究院,陪朕一起做研究。”

张好古有些诧异:“陛下为何打算新设一个研究院啊?”

朱由校轻叹了口气,缓缓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那些工科院的学士,每个做的研究,不是涉及民生,就是涉及国之重器,可谓是利国利民。”

“化肥也好,军械也好,水利工程也好,新的稻种也好这些都是看得见的,摸得着的,是对国有利的。”

“朕眼下研究的这新玩意,虽说朕有自信其绝对能胜过蒸汽机,但一时半会终究是看不见成果。与其让他们跟朕在这徒耗时间,还不如朕另起炉灶,新招一批有才干的人来研究,也不会耽误了朝廷的正事。”

“就拿眼下这些研究蒸汽机的学士来说,这驰道已经开始修建了,火车那边少不了他们,朕不能耽误驰道那边的进程。”

张好古这才理解朱由校的想法,不得不说,像朱由校这样的皇帝真的是千古难见了。

这是经历过民间疾苦,知道大明实情的皇帝,他知道百姓眼下需要的是什么,大明眼下需要的什么,他不会急功近利。

就像如今,做研究都是自己掏钱而不是去用朝廷的国库。

说句不好听的,这天下是朱家的,是他朱由校的,国库说是他的也没差,但朱由校真的是除了自己内库里的钱外,根本不动国库里的一分一毫,这样的皇帝多难得?

明悟了朱由校的想法,张好古问道:“陛下,之前你从内库里掏了五十万两银子,加上这段时间研究蒸汽机,又研究这新机械,算上宫里的吃穿用度各种开支,还有南北两处皇城的修缮,陛下你的内库还支撑得住吗?”

听着张好古的话,朱由校的脸色有点挂不住了,这大明朝南北两京,除了北京的紫禁城,还有南京的皇城,这哪怕日日维护也是一笔巨大的费用,更何况风吹雨淋日晒的,每隔几年都得修缮啊,这笔银子之前都是朝廷走国库,例如嘉靖帝等等就是个很明显的例子。

但朱由校励精图治,明显不是嘉靖帝那样的皇帝,他可不会用国库的银子,他有自己的内库。

见朱由校这副模样,张好古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陛下,臣有个主意,您看这样:朝廷以您的名义,新建一所皇家研究院,这个研究院就建在您的西苑里。而这个皇家研究院,臣的意思是打造成天下最顶尖的科研院,朝廷出三分之二,陛下您出三分之一,然后选取天下的能工巧匠进入工科院,其中最优秀的一批,进入皇家研究院。”

“这也是给天下匠人学士一个光耀门楣,名传千古的机会,陛下觉得如何?”

朱由校理解了张好古的意思:“建立一个比工科院还要高的科研院,朕亲自担任院长这是个好主意,就这么办吧”

紧接着,朱由校又问起最关心的问题:“这个科研院,师父你打算出多少银子?”

张好古算了算,随即说道:“科研关乎国运,这是决定大明国祚绵延的神器,再怎么重视也不为过。初期投资,陛下既然出了场地,臣就掏一笔银子,先拨一百万两。”

魏公公突然发现,自己听到一百万两这个数字已经不会惊讶,乃至麻木了。

不过区区一百万两银子而已,对朝廷来说还真不算什么。

翌日,内阁小会时,面对六部尚书们,张好古也是自然而然的提起了这件事:“这驰道铺设,火车研制,诸位也能看出来了,格物,或者说科研,是能够决定国家未来的重器。”

“朝廷发展离不开科研,大明未来更需要人才,需要更多的格物人才。”

“昨夜,本阁与陛下提及此事,决定新成立一个皇家科研院,就设在西苑,目的是为朝廷选材,选取天下英才进入,为朝廷未来的发展出一份力。”

张瑞图说道:“元辅所言,我是认可的,这皇家科研院,朝廷是力所能及的。”

卢象升问道:“元辅,这皇家科研院,初步计划投入多少?”

张好古说道:“从户部先拨一百万两吧。”

卢象升一听忍不住要讨价还价,张好古直接堵住了他的嘴:“建斗不必多言,你户部刚从驰道衙门收上来两百万两银子,拨出一百万来给陛下。”

卢象升叹了口气:“元辅啊,这钱也是我户部拨出去的啊,眼下刚收回来还没捂热乎呢”

张好古笑道:“这银子,去岁就从户部拨出来了,眼下你能收回来相当于白赚,又不是要你从今年的预算里抽调,拿出一百万来给陛下。”

卢象升点了点头:“那我一会儿就批条子。”

张好古继续说道:“京津驰道的股票,卖了七百多万两银子,眼下京津驰道修缮在即,工部要妥善做好处理。这驰道衙门接下来无论是土地的征用,民居的拆迁,还是桥梁修缮,道路平整,务必要精打细算,别浪费朝廷的银子。”

“这方面,地方衙门要做好配合工作,别生出什么事端来,民间盯着这条驰道的人不少,募集了七百多万两银子,占朝廷一年税收的一成还多,谁要是敢在这上面下手,让他自己乞骸骨去吧。”

听着张好古的话,张瑞图、卢象升、徐光启、乔允升、刘鸿训纷纷点头,他们不傻,自然明白这条驰道的重要性。

张好古的意思很明确:眼下谁来找他们说话托人情想掺和进这条驰道都不行!

天津,这可是个好地方。

不仅靠近直隶,更是沿海隘口,漕运枢纽之地,十分发达。

因此天津看起来不大,但涉及海运、漕运、粮食、盐务等等,继而诞生了八大家族,俗称津门八大家。

这八大家生意做起来后,陆续买下了天津不少的粮田,一个个不仅仅家财万贯,更是坐拥良田千顷,那是真正的有钱有地,实实在在的大地主。

然而随着朝廷新政推行,八大家族即使再怎么是天津的土皇帝,面对朝廷依旧是弱小无比,因此各家的良田都被朝廷买了回去,这下八大家族除了部分田地外,真就是纯粹的商人了。

朝廷的政策摆在这里,你经商可以,但不能当地主,不管你多大的家族,都不允许当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