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资金的注入,乞儿驻地正以惊人的速度变化着。
首先是二进的院子内建起了二十个灶台。
接着,二进院的18个房间,也以惊人的速度建设起来。
有很多十一二岁的乞儿有木工的手艺。
大乾的律法规定,束发(14岁)后,就可以去伢行接活,如果不是奴仆,就可以受聘于一些行当。
乞儿们从9岁开始,会练习一些技艺。
木工就是其中之一。
在西城西街有一个木工作坊,碰上大型的订单,木工师傅会允许乞儿们参于一些工作。
比如搬抬木料,或者做一些不吃手艺的活。
有时,能管一顿饭。
所以像钉木架,钉床板这种事情,都不用请木工师傅。
乞儿们很尽心,因为房间准备好后,就是他们安然度过这个深冬的保障。
仅仅三天,一二进院房间内的大通铺就建设完毕。
二进院是18个房间,留了5个房间做柴房,仓房,洗浴房和如厕房后,剩下的13个房间,优先分给段长和副段长。
按苏灿的要求,发放冬衣前,每个乞儿都必须用木桶,好好的泡个热水澡。
把身上的老泥搓掉。
对于乞儿来说,能穿上新冬衣,领垫子和被子,每天能吃饱一餐,这要是放在七天前,那简直不敢想象。
一进院的36间房,按男女,各隔了两间做洗浴,两间做如厕,其他房间全部睡人。
32间房子,每间能入住18人。
一二进的院子,住了816人。
内院,因为贮存了物资,苏灿没点头之前,除了黄世荣,黄世勇,黄世杰,就只有顾汐颜,顾汐语,李伶花,李伶雨和黄惜花住。
空缺的300人。
在一进的大院内挖洞,把柱子放入洞内,填土,通过木料做框架。
在木框架外圈封茅草席,茅草席编成长排,一层一层的往上叠放,最后用绳子穿插固定,做成一个茅草房。
一进的大院内,花了五天时间,建成了背靠背四排长度为十五米,深度五米的茅草房。
茅草房的外形虽然简陋,但是内里一点都不差,左右两排大通铺,底下垫了厚厚的茅草。
上面再垫上布垫,加上枕头,被子等一应俱全。
房间内的保暖性极好。
茅草房建设完毕后,又入住了150个乞儿。
剩下大约150多个乞儿,分布在西街各处。
原本的乞儿们,也不是都居住在户外,他们有些住在庙宇,有些住在桥洞。
也有些人比较幸运,住进了房主外出未归的房子内。
这样的房子,在西街真有不少。
就像苏灿原主和秋菊租住的房子,如果两人半月未归,大概率会被乞儿们征用,一直到房主过来收房才离开。
有了乞儿驻地的帮扶,这些房子也添加了许多物资,比如新衣,床垫,被子等。
现在没入冬,还没大雪封路,住在这些房子内暂时没有问题。
按苏灿和黄世荣的商议,看看能不能把隔壁的地块也买下来。
乞儿驻地在西街最北角,与最近的院落有近五十米的空地。
黄岩过去臭名昭著,没人敢过来和乞儿驻地做邻居。
这块地如果能买下来,乞儿驻地的面积就会翻两倍多。
忙完一进院落内的茅草房。
众人又在二进院的灶台外建木屋。
灶台有明火,不敢建茅草屋,一旦点燃可不是开玩笑。
所以,灶台四周围建了一个木屋,屋顶装的瓦片。
整个驻地完成后,乞儿们无不欢天喜地。
值得一提的是,这1100多名乞儿中,由黄世荣亲自选出180个,年纪在十二三岁上下的乞儿,组成勇武部,由黄世勇带队。
每位乞儿都配上了一根一米五长,两指粗的青竹棍。
他们每天都在驻地外的城墙下操练。
能加入勇武部,每天有两餐可食。
让乞儿们趋之若鹜。
内院中,四女晒着阳光做女红。
顾汐颜一边做,一边看着内院的入口。
李伶花边绣,边轻笑:“某人巴巴的看着入口好几天了,是不是想给公子暖身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