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恢复中(1 / 2)

然而大军两路渡淮,犹如神兵天降,却没有达成预想中的战果。

顿兵坚城,南北对峙,态势焦灼。

突袭的优势,在梁军坚忍奋战之下,已然消弭于无形。

裂土封侯遥遥无期,麾下兵卒却是多有伤亡,鲜卑将领已是多有怨言,甚至有人公然鼓噪撤军。

他们好战不假,却也是无利不起早,赔本的买卖不做。

杨彦超因为出身氐族的原因,又阵前吃了败仗,威望大跌,其麾下鲜卑将领更是愈发不服管教。

若非彭城王元沐来得及时,且身为鲜卑大贵族,杨部人马稍有不慎便是分崩离析、各自为战。

他受久战之弊所困,北帝又何尝不知鲜卑将领的习性,不着急就怪了。

若是就此收兵,再想南征,数年之内动员力必然下降。

鲜卑贵族仍盘踞北方,北帝既定国策无法施行,皇权无法强化。

雪上加霜的是:南北交恶,例行捐输必然中断。

而没了这笔钱,北朝皇室对鲜卑贵族的赏赐,必然大不如前。

国策抵触,利益受损,鲜卑贵族的不满情绪只能愈发高涨。

故于北帝,此战是只能进而不能退,只能胜不能败,南北置换之策必须实现。

所以,杨彦超有理由认为,北帝特使是来斥责战事进展不利,并代天子督战的。

“殿下,临行前陛下再三叮嘱下官务必当面询问:我朝大军何时可破梁于江淮?”

王帐内,说话者正是北帝特使,中常侍高焕。

他是北帝新设的中侍中省的副长官,负责侍从护卫,参政议政,可以说是专门服务于北帝的智囊近侍。

北帝以他为特使前来,其用意不言自明。

明明是火烧眉毛的事,从他口中说出,却有种娓娓道来、不疾不徐的感觉。

除了此人城府颇深,也可看出北帝并无申斥元沐之意,对他还是信任有加的。

尽管高焕表现得极为镇定,元沐却知北帝必然心急如焚。

若非连绵春雨相阻,他早就一战而定乾坤,了却君王天下事了。

然数日拖延,也许他率军而来的消息,已被梁军探子探知。

真若如此,再想速胜梁军,生擒梁帝,便失去了突然性,胜算大降。

而再拖下去,粮道受扰的弊端便将凸显,迷惑陆瀚洲的偏师也将凶多吉少。

身为北军统帅,元沐云淡风轻的外表下,其内心的急切并不亚于北帝。

“请代本王奏于陛下:梁将各怀心思,其力不合,臣破其军,必于月内!”

战机误于春雨,腹中尚无万全良谋,然元沐却不得不表现出胜券在握之态。

惟如此,方可安北帝之心。

“殿下,下官听闻我族将领多有怨言,当真能于月内破梁?”

高焕代表的是北帝,他必须确定战局走势,以便于庙堂早作准备。

他也并非不相信元沐的统军之能、帷幄之智,只是军中气氛的微妙,令他不得不多问一句。

元沐二目一瞪,沉声道:

“鲜卑男儿若要牛羊满圈、荣华富贵,岂能畏刀避剑、遇阻便退?

谁敢阵前擅自撤兵,动摇军心,不用请旨陛下,本王立斩之!”

随即,他一掌重重拍于帅案,双眸炯炯,王帅之威尽显。

“殿下息怒,下官失礼了。”

高焕见元沐动了怒气,当即起身,为自己方才之言而致歉。

然而他的心中却是认为:元沐动怒不过是做戏,其中另有深意。

这深意便是:随军镇将不会再返回北方了!

擅自撤兵,死于军法;刀剑无眼,殁于阵中;建功立业,封于江淮。

三者必选其一!

元沐等于在隐晦地告诉高焕:不论胜败,他都会为北帝改革扫清障碍。

“高大人何过之有?陛下那里就有劳大人美言了,呵呵。”

“下官必将殿下之意如实上奏,勿忧。”

雨过天晴,两个聪明人相视而笑,北帝的差事便算了了。

待送走高焕,去而复返并等候多时的杨彦超,终于见到了元沐。

一见面,他便迫不及待地将谢韬之意相告。

“殿下,机不可失啊,下令出战吧!”

元沐正苦于无策破敌,久拖必生变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