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三十二 公孙度没有机会了(2 / 2)

玄德 御炎 2203 字 2023-09-05

在辽东三郡很多商旅都是东园密探假扮的,他们往返于幽州、青州,带来很多商品的同时,也结识了很多辽东地区的官员。

还有东园密探加入了公孙度的军队,在公孙度的军队里担任比较重要的职位,在之前的战斗中立下功劳,手下有数量不少的士兵。

甚至于公孙度的家里都有东园密探担当仆役,时时刻刻都在把公孙家的消息往雒阳送,方便东园方面时时刻刻能掌控到公孙一家子的所作所为。

甚至于公孙度的家里都有东园密探担当仆役,时时刻刻都在把公孙家的消息往雒阳送,方便东园方面时时刻刻能掌控到公孙一家子的所作所为。

如果说公孙度还在不断的试探刘备的底线在什么地方的话,那么刘备就连公孙度现在穿没穿兜裆步都能知道,所以要说这一次特别行动不能成功,那主要问题绝对出现在牵招身上。

东园密探已经帮他把能做的都给做了,情报层面,公孙度已经被渗透成筛子了。

所以到最后的执行层面上,牵招觉得自己要是成功不了,这个东北军区负责人的位置他估计也是没脸做下去了。

贞观三年三月初,日南郡方面正在筹备第一次远洋航行的行动的时候,这个计划开始执行了。

执行之前,刘备大大方方给辽东方面送去了消息,说他准备派遣牵招带领三万大军抵达辽东郡,要和公孙度联手彻底解决掉扶余国、高句丽国和东沃沮、三韩等边境的麻烦,彻底解决辽东的问题,以达到获取和平的目的。

他给公孙度提供的路线是大军将穿越草原,绕过辽泽,最后抵达辽东郡。

当然,刘备也没说谎,东北军区的主力的确是要通过草原抵达辽东郡的。

因为制式海船数量不够,想要把东北军区主力部队部运送到辽东郡,只靠那十一艘船只还不知道要花费多少时间,所以刘备是要让大部队走已经完安的草原路线,他要求公孙度在大军前进的沿途提供粮食保障。

而执行任务的是牵招率领的精锐部队,这支精锐部队解决掉公孙度本人之后,就直接在当地整军备战,等大军主力抵达之后,就可以顺势展开对扶余、高句丽和东沃沮、三韩等地方势力的彻底清除,将辽东地区的忧患一扫而空。

同时,还能获取数量较大的战俘,用于各地的建设之用。

当然了,为了这次军事行动的成功,也为了安抚中央军区的那些军队的情绪,刘备终于把骁骑军和豹骑军这两支骑兵军给派出去了。

夏侯渊和庞德得知消息之后,欣喜若狂,立刻军整备,只要刘备一声令下,他们立刻出发,将用最快的速度抵达辽东,协助牵招展开进攻。

对于这场攻势,就不单单是要解决掉公孙度了,公孙度只是小小的忧患,他自己的实力根本配不上他的野心,事实上刘备根本搞不清楚为什么公孙度还能产生割据一方的野心,难道说他真的觉得自己没有能力远征辽东吗?

也不应该啊,当年刘备在很困难的环境下都能带兵北伐草原,公孙度也是亲眼目睹了自己的能打,怎么现在还是这个样子?

想来想去,刘备也想不通,只能归咎为公孙度自己的膨胀。

有些人啊,一旦膨胀了,就容易搞不清楚状况,一旦搞不清楚状况了,就会做出各种匪夷所思的搞笑的事情。

试图从正常人的层面去理解一个不正常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也是没有意义的。

于是刘备没有再有什么留手,让枢密院把计划制定完毕,走一遍流程让骁骑军和豹骑军快速出击前往辽东会合牵招,然后彻底解决辽东的边境问题。

说起来,扶余也好,高句丽也好东沃沮等地方部族实力和朝鲜半岛的三韩也好,在这个时代都不能说是十分弱小的存在。

根据东园密探在辽东经营数年所得到的成果显示,扶余国首先就是个比较富庶的国家,其国以农业为主,畜牧业很发达,手工业也较发达,根据密探们的估计,扶余国的人口约在三万户、二十余万人的区间,所以说扶余国有点实力,是比较恰当的评论。

高句丽国也差不多,高句丽政权为西汉建昭二年由扶余人朱蒙建立于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境内,和扶余国出自同源。

他们之间的关系有点类似于带英和美利坚这样的共轭父子关系,虽然出自同源,但是互相之间的关系比较微妙。

扶余国强盛的时候扶余国就是爸爸,高句丽国强盛的时候,高句丽国就是爸爸,彼此之间也没少过互相征讨、下套、屠杀的行动,不过笑到最后的还是高句丽国,算是给共轭父子的局面画上了一个最后的句号。

高句丽国的人口规模比扶余国少一些,不过在社会制度和生产能力上较之扶余国略有优势。

比如高句丽现在就有了比较完善的税收制度,在农业生产方面,高句丽也有了比较明确的铁制农具,并且引入了耕牛等等,所以农业生产力也不弱。

两国总动员的话,各自能出动两万到三万左右的兵力,一般状态的作战,也能出动万余人的兵力,在具体的军事层面,也算是辽东地区的两个小霸王。

对周边没有形成统一国家体系的部族势力来说,这两个相对成熟一点的国家还是产生了强大的威慑力的,且都曾对汉帝国的辽东边境发起过军事行动。

直到公孙度异军突起,被刘备委任为辽东三郡的管理者之后,统领军队南征北战,多次打击高句丽和扶余国的入侵,也对其他小部落进行过打击,形成了军事层面的优势。

于是在多次征伐之后,高句丽和扶余国两大势力都对公孙度有所畏惧,不敢再次和公孙度进行军事对立,事实上承认了公孙度高于他们的地位,表示愿意听从公孙度的调遣,如果公孙度想要征讨其他部族,他们愿意出兵相助。

于是公孙度就在事实上成为了扶余国和高句丽国的宗主,王中王,声威一时无两。

不过以公孙度其实并不满足于这样的地步,他其实更想要覆灭这两个国家,得到他们的一切,只是缺乏吞并他们的实力。

想要击败他们比较容易,想要让他们听从指挥也很容易,但想要吞并他们就没那么容易了。

公孙度多次为不能吞并高句丽国和扶余国感到叹息,他觉得如果能再给他三万兵马,他一定可以覆灭扶余国和高句丽国,统一辽东,成为辽东之地绝对的王者。

但是辽东底子太薄,人口太少,原时间线上因为黄巾之乱而引发的十数年辽东移民潮也因为刘备的高度介入而没有出现,所以此时此刻的辽东的人口,那是真的不多。

所以,公孙度是没有这个机会了。

贞观三年三月,公孙度接到了刘备的诏令,要他为大军沿途准备粮秣,并且为大军提供作战后勤,且他本人和他的军队也要接受牵招的指挥,为彻底平定扶余国、高句丽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接到这份诏令之后,公孙度大惊失色,立刻召集幕僚进行商讨,讨论一下这件事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