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轩然大波(2 / 2)

陛下因何造反 任国成 2106 字 2022-12-04

“已经清楚,大人尽管放心,我董家必然全力配合。”董大均的姿态摆得很低。

胡宣满意的点点头“既然如此,烦请董老爷取出所有田契地契,还有府中所有人的卖身契约,并把府中奴仆在院里集中起来。”

董大均连声答应,一切照办。

很快府中下人丫鬟都集合在院中,乌泱泱的足有五六十号之多。大叠的田契地契和卖身契也被抱了过来。

胡宣命人把田契地契收好,却把卖身契堆在了地上,然后一把火烧了个干净。

“从今以后你们就不再是奴隶了,都去镇衙门登记户口成为民户,然后每个人都会分到田地。”胡宣朗声道。

在场的奴仆们顿时一片沸腾,自由是所有人的希望,没有人愿意做低三下四的奴仆。

“当然,若是还有人愿意继续留在这府里也行,不过要签订雇佣合同,以后不再是奴隶而是雇工,主家不许责打辱骂若是遭到打骂可以去镇衙,衙门给你们做主!”胡宣又道。好些下人干惯了侍候人的活,根本就不会种地,也不能强制他们离开。

胡宣的话顿时让一些下人长出了口气。

“董老爷,从现在开始这镇外的田地都归公了,不过你也放心,你家人也会分田,和其他百姓一样。但是有一点,一家人口不能超过十口,超过了必须分家。男子成家以后也得分家另过,否则不分田地还要罚以重金!”胡宣正色道。

“还,还要分家?”董大均脸色大变。董家人口众多,除了他父子外,还有五六个弟弟,十多个侄子,都住在一起。若是分家的话,董家的家产必须得分给其他子弟!

“分家?”院中有人叫道,声音中却充满了惊喜。院中除了奴仆以外,董家的男丁们也在。很多庶出的男丁在府中毫无地位可言,平日里只能领取少许钱粮,日子过得比平民强不了多少。若是分家的话,家中的浮财至少能分上一些,这可真是极大的美事!

“对,必须得分。若是你们自己没法分清楚的话,便由衙门帮你们分家。不过陛下仁德,只收回你们的田地,你家的造纸作坊和其他生意还是你们的,但是属于你们的十多座竹山却都收归国有。”胡宣继续道。

“啊?没了山上的竹子,造纸坊便没了原料了啊!”董大均急忙道。

“山上的竹子还可以给你们用,但是需要花钱购买,不过你放心,价格绝对公道,不会多要你的钱。”胡宣笑道,收回了竹山,以后光是给造纸坊提供原料便能得到很多银子,足够镇衙门一应开销。

“明白,明白!”董大均连忙说道,心中悲喜交加。原以为所有产业都被收走,没想到还给他保留了造纸生意。田地虽然重要,但最赚钱的还是造纸坊!只要造纸坊在,董家便不算垮。就是竹山被收走,以后还得花钱买竹子,会使造纸的成本增加。

最大乡绅董家服帖了,延陵镇的局面便算打开。

胡宣再次召集诸人开会,宣布了镇衙门成立。他是镇长,主抓全面工作,朱以浪为副镇长,协助胡宣处理镇中工作,兼管刑律奖惩,柳向明为镇尉,掌管镇中武装,以后负责管乡兵,缉捕盗贼。镇衙门又设立了各科,提拔阎应元等表现好的士子暂代科长,其他士子皆充为科员,负责各项工作。这些士子虽然通过了考试,但还没有授官,等到半年考察期过后,才会按照表现授予九品、从九品官职。

镇衙门成立后,各项工作便陆续展开。并没有直接均田,而是先给镇中百姓进行编户造册。阎应元等人各自前往镇中各家百姓,统计各家人口信息。而董家和其他地主家的奴仆也都主动前往衙门,主动登记造册。

官府是有统计人口的黄册,但黄册却在丹徒县衙,而且黄册上的人口数据非常不准确。而现在,统计的人口信息就完善很多。每家几口人,性别年龄,家里房产,统统登记在册。

没有人敢隐瞒,因为随后会按照登记的人口进行均田,户册上没有的人不会分给田地。

除了延陵镇,还有周围二十多里的村庄,都归延陵镇管辖,各村人口也都得登记造册,光是这项工作就需要一段时间。

统计人口的同时,清丈田地工作也在进行。田地分上田下田,每一块田地大小位置,都得丈量清楚,然后才能进行分田工作。总而言之,事情非常的繁杂。好在现在是冬季,正是农闲季节,正好适合做这样的事。

在做这些工作的同时,镇中的百姓也都被动员起来,每户出一个青壮男子,开始组建乡兵,由镇尉柳向明带着他们训练,由随行的禁卫军士兵担任各级军官。

在江南搞出这么大的事情,很难说士绅阶层怎么选择,会不会有人作乱造反?江西已经有数十万反贼,也许有人振臂一呼,江东也会出现大股反贼,不得不提防。朱由检手中虽然有五千禁卫军,还有李彦直带来的福建水师。但若是局势突变,比如江西反贼攻下南昌顺流而下的话,手中的军队还是太少。但若把控制下的青壮编为乡兵的话,光是一个镇江府,便能组织起数万乡兵来。这些乡兵都是贫穷的百姓,刚刚分了田地,自然不愿反贼攻来。也不需要怎么动员,光是为了保住自家的田地,便足以让他们爆发出极大的战斗激情。

比如这小小的延陵镇,只是数日时间,组织起来的乡兵便超过了一千人。没有武器,便砍伐山上的竹子削成竹枪。

乡兵是不发饷银的,但若是操练的话会管饭,千余人的乡兵,光是管饭也是一笔不小的钱财。商量之后,胡宣命人喊来了董大均,宣布要征收今年的秋税。士绅原本是不用交田税的,所以董大均家中的万亩良田也从未交过田税。但现在不行了,人人平等,士绅也得纳粮交税。

四成的田税,按照亩产三石来算,光是董大均一家,就得补交一万二千石稻米!董大均家的粮仓有粮食,但也没这么多,只有五千余石,因为粮食收上来以后便卖了好些给粮商。没办法,只能以银子折抵。

除了董大均家,延陵镇还有几个小乡绅,也都得补交田税。收的田税要运到镇江一部分,剩下的便作为乡兵操练和镇官们的口粮。

除了征收田税外,还要收竹子钱,现在到了冬季,造纸坊到了伐竹的时候。至于造纸坊的商税,要等税务司派人来收取,镇衙门无权征收。不过即便如此,光是卖竹子的钱,便足够衙门的一年的开销了。

于此同时,在镇江府各县,几十支和胡宣这支同样的工作队正在同样忙碌着。整个镇江府在这个冬天,正在进行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种变化迅速传到江东各地,立刻掀起了轩然大波。

<scrpt>();</s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