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忠与安禄山不对付,这是李隆基乐见其成的。
但杨国忠像魔怔了一样,隔个几天就唠叨一次,把李隆基折磨的苦不堪言。
不过杨国忠的忧虑也为了他好,话确实说的重了些。
见杨国忠跪地解释,李隆基将脸色缓和下来。
起身将杨国忠扶起来,李隆基轻叹一声道:“你的担忧虽是为朕为大唐,可禄儿根本没有不忠之意,不要再想这些了。”
“臣,斗胆,插言几句。”
接了一句,哥舒翰再次从案几上起身,对李隆基再次拱手道:“臣,认为杨相所言极为有理。
臣赞同杨相不是因为与安禄山向来不和,而是执掌过边地有感而发。
同为西军军镇,陇右与河西不同,两者与安西又不同。
陇右与河西不管是汉姓人,还是其他各族,受大唐天恩与教化之功,有奉大唐为正朔之心。
安西四镇所辖各部,则是野蛮不受教化,时常反复。
不过好在离我大唐腹地路途遥远,即便有所复叛影响也不大。
而安禄山所执掌的北地所防各部与安西一样,可离着大唐腹地却不似安西那样遥远,说是近在咫尺都不为过。”
顿了顿,哥舒翰对着李隆基再次拱拱手,“臣不是自夸。
安禄山不似臣一样熟读史书,知晓我大唐礼仪廉耻。
大字不识一个,还是满身的胡族蛮横习性,身边所聚也多是各族蛮人。
不识大唐为正朔,不感念陛下之君恩,只知谁发的钱财便听谁的。
且又都是贪婪无智之辈,见了我大唐丰腴之地,长久之下必会起贪心。
陛下,河北如今不得不防,是该做些准备了。”
哥舒翰的性子比王忠嗣要圆滑,看事情也更透一些,知晓谁才是大唐真正说了算的人。
李隆基不同意的事情,他们的想法也只能是想法。
那么多人说安禄山要反,李隆基都不当回事,多他一个也是没什么用处。
对安禄山会不会真的反,他并不关心,这不是他该操心的事。
而且甚至隐隐是反了才好。
安禄山与安思顺这两个就是好赖不知的蛮货。
以突厥人自居,居然不知道突厥人的谚语。
听不懂也就罢了,还破口大骂,品行简直是差到不能再差。
再者,即便听不懂,真当做是嘲讽,他们也没资格与他说三道四。
都是突厥人不假,可那也分三六九等。
祖上的哥舒部,那也是突厥的大部,世居于河西,乃是几朝的豪族。y
归附大唐后,他父亲哥舒道元当年更是官至安西副都护,母亲尉迟氏,也是于阗国的王族出身。
岂能是安禄山与安思顺这两人能相比。
如果安禄山真的反了,正好在战场上决个高下,叫这蛮胡知晓知晓骂人不是本事,谁的刀子锋利才是本事。
而哥舒翰之所以在这个时候,甚至是李隆基有所不满的情况下开口。
算是对杨国忠的投桃报李。
杨国忠举荐他为河西节度使,并且加封西平郡王。
虽说比安禄山晚了一步,大唐现在的异姓王也只有他们两个,可谓荣耀至极。
杨国忠求过来,对付的又是安禄山,不帮着说说话有些说不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