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汉以来,为我汉家造成隐患、带来麻烦的,并非是纯粹的诸刘宗亲,而是宗亲诸侯。”
“如果连太祖一朝的异姓诸侯也算上,那这‘宗亲诸侯’的‘宗亲’二字去掉,其实也是没什么问题的。”
“换而言之:我汉家的隐患不是宗亲,也不全是宗亲诸侯,而是割据自立、尾大不掉的诸侯藩王。”
“无论是如今的宗亲诸侯,还是太祖皇帝毕其一生心血铲除的异姓诸侯,都是因为其尾大不掉,才对我汉家宗庙、社稷造成了威胁,而非是因为他们姓‘刘’。”
“真按赵卿所说的话,朕倒是要问问了。”
“——韩信,刘姓乎?”
“——臧荼,刘姓乎?”
“——黥布,刘姓乎?”
···
“至于赵卿所说的外戚,朕也有些许不解。”
“——作为鲁申公的嫡传弟子,秩二千石的当朝《诗》博士,赵卿,难道不知道外戚,是因何而存在的吗?”
“难道赵卿饱读诗书,读懂了千百年前的大道理,却没读懂这人世间活生生,这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孝惠一朝,吕氏擅权,这确实是吕氏外戚的过错;”
“但赵卿为何绝口不提:如果没有诸吕为依凭,孝惠皇帝未冠之年,根本压不住满朝开国元勋呢?”
“吕太后掌权,也是一样的道理:少帝、伪帝别说是‘未壮’了,其即位之时,甚至都还没到六岁。”
“连封王的年纪都不到,就坐了我汉家的皇位,若母族外戚再不强硬一些,这宗庙、社稷,还能姓刘吗?”
···
“赵卿还说,太宗皇帝在位,齐系作乱,刘鼻也暗怀鬼胎,薄氏外戚更出了个祸乱朝纲的薄昭。”
“那敢请问赵卿:如果没有薄昭这样的母族外戚,太宗皇帝,又如何能圣君临朝、大权在握——又如何能成为‘太宗孝文皇帝’呢?”
“要知道当年,太宗皇帝自代地入继大统,可是连自己的禁军都没法掌控,连卫尉都无法任命,只能退而求其次,任命宋昌为卫将军,这才确保了自身安危。”
“后来,更是外戚薄昭履立战功,才让太宗皇帝威仪自固,不用再给陈平、周勃等老臣掣肘。”
“赵卿难道要因为薄昭后来的骄纵,就否定薄昭一生的功绩吗?”
“还是说你儒家,就喜欢揪着一个人的某一个过错,就将这个人贬低的狗屁不是???”
···
“赵卿还提到了先帝。”
“——先帝在位年间的事,朕,应该还是有话语权的。”
“外戚窦婴,在吴楚之乱中任大将军,固然是因为背靠太后;”
“可窦婴为大将军,难道没有完成先皇的嘱托,确保荥阳敖仓的安全,并掣肘了齐、赵之兵吗?”
“诸窦外戚,南皮侯、章武侯,固然是太宗皇帝恩封;”
“可魏其侯窦婴,难道不是因为战功赫赫,而得立为侯的武功侯吗?”
“在我汉家为官,吃我汉家的禄米,赵卿一介文士,怎敢欺一以武立勋得侯的功臣?!
”
说到最后,刘胜面上神情虽澹然依旧,但语调中,却明显带上了些许严肃。
对于赵绾、王臧这二人,刘胜的印象并不深刻。
但再怎么不深刻,毕竟赵绾也是二千石的博士,聊了这么一会儿,刘胜也总该想起些什么来了。
——吴楚七国之后,先帝刘启出人意料的分封皇长子刘荣为临江王,并册封皇九子刘胜为储君太子;
当时,为了拉刘荣一把,窦婴无疑是葬送了自己大半个政治生涯。
自那以后,赋闲在家的窦婴便醉生梦死,整日里饮酒作乐,见天儿没个正型。
除了学孟尝君蓄养门客、学叔父窦广国炼丹修仙,以及学梁王刘武醉生梦死之外,窦婴仅有的几件正事,就是和一群儒生讨论诗书大义。
而二千石《诗》博士赵绾,便是窦婴谈论儒学时的座上宾之一······
“若朕没记错,赵卿于魏其侯,私下交谊颇为不浅?”
“赵卿今日前来,劝朕‘苛待诸刘宗亲、诸窦外戚’,魏其侯知晓吗?”
“作为友人,赵卿却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而牺牲对自己掏心掏肺的挚友······”
“孔丘的学问,难道真的就这么卑劣、龌龊?”
听出刘胜的语调中,已明显带上了怒意,赵绾心下只不由一慌;
但面上,赵绾却仍维持住了那副大义凛然的神容,对刘胜沉沉一拜。
“禀奏陛下。”
“臣今日前来,正是受魏其侯所托,以此新政大策献于陛下当面。”
“——魏其侯托臣转告陛下:先帝一朝,我汉家积弊甚多,今陛下在位,当革其新而除其旧,大刀阔斧,以开万世之太平!”
“或许是臣口愚,没能将魏其侯的意图正确的表达出来,让陛下误会了臣,以及魏其侯的意图。”
“如果陛下愿意,大可召见魏其侯当面策问。”
“自吴楚之乱平灭,魏其侯,已经很多年没走进未央宫了······”
听闻此言,刘胜却满是讥讽的发出一声嗤笑。
——这么多年没被召见、没能走进未央宫,窦婴心里就至今没个数?
想进皇宫,却不对皇帝保持尊敬,惹恼了皇帝,却连率先低头道歉都不会!
真当他魏其侯是天上掉下来的文曲星,汉家就非缺他一个窦婴???
“卿的意思,朕明白了。”
“——原来是魏其侯不敢,或者说不愿来请见,才托请卿来命令朕:若不革新,吾汉必亡?”
“呵!”
“真是难为魏其侯,赋闲多载,都还不完为我汉家出谋划策,夙兴夜寐······”
···
“朕,知道了。”
“还请赵卿回去之后,替朕转‘奏’魏其侯:明日正午,朕会去长乐宫,专为拜会魏其侯。”
“只是魏其侯这新政,朕未冠之年,又尚未亲政,实在不敢置之然否;”
“便由魏其侯,当面奏请太皇太后吧。”
“想来,都是‘诸窦贼子’,太皇太后再如何,也不至于驳了魏其侯的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