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5章 联合耕作(1 / 2)

吴兴的沼泽地上,流民的数量不断增加,已经超过了一千人。

新到的流民不再只是吃粥,而是每日都有一碗白米饭,外加一个馒头,除了咸菜量管够以外,还有各种青菜不断送来。

今天,他们甚至吃了上一顿鱼肉。

一些妇孺和老弱,还得到了专门的救助。

有些流民甚至感动的痛哭流涕,庆幸自己遇到了大善人。

当然,让他们吃饱饭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只为了满足陈浪那点善心,最主要是让他们赶紧调养身体,调养完身体好去干活。

吴越选了一处地势较高的所在搭建接收营,他从当地村民口中得知,这处地方在太湖水位最高的时候,也淹不到。

选好安置地址后,又雇来一批当地的农民,搭建房屋等临时住所。

那些流民实在太废,不养半个月,身体都不能恢复过来。

流民们看在眼里,自然倍加感激。

速度还是太慢了点,陈浪在钱塘门外看着一批一批的流民被送往附近的码头,不禁有些焦急。

从前几日的状况来看,一天只能运送三百来人。

还得增加船只。

不过杭州城内愿意来运送流民的船家并不多,他们大多嫌流民腌臜,弄脏了自己的船。

无奈,陈浪只得命令吴越将船费提高一半。

在运送的过程中,“卫生队”的成员起了很大的作用。

无论是带头干活,维持纪律,还是一定程度上的“安保”工作,他们完成的不错。

大大缓解了陈浪人手不足的问题。

再加上经过水泥窑的一轮操作,陈浪更加重视“卫生队”的建设。

往后卫生队将不再局限于“卫生队”,而是筛选优良劳动力的一个平台。

想通这个关节后,陈浪专门找到苏方正,给他灌输了这一思想。

苏方正也是个聪明人,很快领会了陈浪的核心意图。

从此“卫生队”的建设也提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

王承允在吃了几天饱饭之后,身体眼看着好了起来。

他很高兴自己的这副皮囊没有大毛病,之前的虚弱全都是硬生生饿出来的。

他的那些三百个同乡也大抵如此。

老乡们已经等不及跃跃欲试的想要干活,但是,王秀才仍旧让他们继续呆在接收营调养,至少还得七八天才能结束,王承允只好吩咐乡民们耐心等待。

另外一个管事的叫王飞的年轻人买回来几十头水牛和黄牛,以及大量的农具。

又找了十多个附近的村民来,每天只演练让五头牛一起拉犁。

而他们弄回来的那种犁具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原理很简单,就是十多个单一的犁铧用木头拼接成一排,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多的木铁结构的器械。

这种犁具,一头牛自然是拉不动的了,不过几头牛一起拉又有新的问题。

这群人已经演练了好几天,光是让五头牛一起用力,一起停止就十分费劲。

不光是这三百多个流民,连本地的农民们,也觉得这位陈公子真是天马行空,啥都敢想,啥都敢干。

于是这些吃饱了便无聊的流民们每天有事做了,就是津津有味的观看这种大型犁地表演,在他们看来,这是十足的新鲜玩意。

其实在现代化大型机械如柴油机出现之前,欧洲美洲就已经出现了大型蓄力农业机械,也就是多头牛或多匹马一起拉的那种大型器械。

王厚才也觉得这是异想天开,但没办法,老板强烈要求,做属下的只能照办。

好在演练了几天后,终于有了一些变化,五头牛终于可以一起走一起停了。

一截两丈长的土地被整齐的翻了过来,引得一旁观看的流民们一阵喝彩。

王承允看在眼里,捋了捋胡子,“我终于懂了”般的点了点头。

许多流民已经等不及跃跃欲试的要亲自己下场一试了。

王厚才本来不懂稼穑之事,他是个秀才,一辈子的梦想就是当官,即便如此,此时的他也看出了一些门道。

不说别的,就是气势这一块,就比一牛一犁要震撼的多。

那种大开大合的气势,那种征服自然的气势,那种推陈出新的气势,让他这个不得志的秀才此时都想要吟诗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