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此地是三省的交汇之处,水道交通连接南北,还是个兵家要地。南宋时岳飞就在此地与金兀术大战过。
清凉的湖风吹来,陈浪心中激荡,豪情顿生。
看来此处是大有作为之地,要感谢林赞画的助攻。
在太湖边下了船,陈浪开始了步行考察。
镖师给他预备了马匹,刚好陈浪骑术也是练过的,入乡随俗,便与几个镖师一道,骑马而行。
整整走了两个时辰,才沿着这片沼泽地转了一圈。
除了太湖外,周边还有七条大小河流注入,如果要改善水灾的话,除了要在太湖边筑起一道丈来高的堤坝外,七条河流也得修建上防水的大闸。
总体来说,工程量相当大。
怪不得当地的官府和缙绅大户视此地为鸡肋。
官府不愿组织百姓在此地开荒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湖州自古富庶,经商发家的人多如牛毛,再加上周边肥沃的良田并不十分稀缺,所以也就没到非得开荒不可的分上。
陈浪心里盘算着,堤坝只能全靠人力,不可能用大型机械。
这些东西如果被搬过来,别的不说,司机就是个问题,难道要从原时空带司机来,陈浪目前可没有这个打算。
穿越的秘密他只打算独享。
其次就是那些水闸,那七条河道都不算窄,水闸的修建是不小的工程。
不过他脑子里很快闪过另外一宗穿越神器:水泥。
如果能有水泥可用的话,建闸的成本可就低的多了。
水泥还有另外一个作用,修筑城墙,或者小型防御城堡,用以对抗可能出现的土匪或水匪,再合适不过。
陈浪在心里大致做了预算,觉得自己能扛的下来,便当即拍板,干。
并给这片区域取了个名字:太湖一号农场。
随后,他又给从人下了个奇怪的命令,在附近打听砖窑之类的设施。
接到任务的镖师不明所以,但想来东家是要烧砖建水闸吧。
...
回到集贤书院后,陈浪就发布了新的命令,将钱塘门外的流民,往吴兴搬迁。
由吴越和苏方正协同负责。
吴越负责流民的运送和安置,苏方正负责流民的疏散。
苏方正虽然是镇远镖局的二当家,名义上归吴镖头管,但实际已经是归陈浪直属领导了。
陈浪此举也别有用意,那就是让老万通镖行的人马不能太过抱团。
如果这些人以后铁板一块的对付自己,那就不好办了。
随后,陈浪专门拜访了吕家,请他们联络几个可靠的商家合作,分别负责车辆,船只,帐篷,锅灶,衣物等的供应。
吕家也是欣然答应,依靠自家在本地的人脉,很快便给陈浪找到了几家靠谱的合作商。
往后的几天,钱塘门外流民的数量终于开始慢慢减少了。
陈浪手里的银子却是哗哗哗的往外流,按李莹给他的单子,第一天订购各种物资就花了五千两,往后每天还有好几百两的支出。
这么算的话,管理五千流民,陈浪的财政绰绰有余,要是上升到一万人的话,肯定会吃紧。
于是陈浪又拜访了一次吕茂源,拓展了一项新业务,玻璃杯。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的定价大致为,从五钱到二两不等。
这价格比陈浪想象中的要低,不过他也没太计较,毕竟这只是最次的那种货色,拿出来试试水而已。
订货数量嘛,吕茂源拍胸脯说,有多少收多少。
吕茂源见又有了发财的门路,当然乐的合不拢嘴。
陈浪每日又多增了一项五百两银子的收入。
本来还可以更多,不过陈浪仍旧克制着,银子够用就行,多了用不掉反而是麻烦。
只不过陈浪这个人在他眼中又蒙上了一层迷雾。
按陈浪自己的说法,是个杂学家,甚至是发明家,这些商品都是他自己发明并生产出来的。
吕茂源见多识广,对陈浪的说辞将信将疑。
更让人疑惑的是,即便是掌握了技术,但这些玻璃杯子是在哪里铸造出来的?
难道是陈浪老家泸州,但也没见他什么时候运来的呀?
最后一想,陈浪改造沈宅和建造酒坊的时候,有大量的物资通过船只运进,怕是里面就藏有运玻璃杯和折扇吧。
毕竟这些东西都极其金贵,陈老板谨慎一些,也是应该的。
最后吕茂源只得放弃琢磨这些事情,他害怕引起陈浪的警觉和反感,毕竟这是棵大摇钱树,可千万不能弄丢了。
陈浪手下的人也迷惑了,没见东家搬运过玻璃杯子啊,这些杯子就像从天而降的一般。
于是有些流言便传了开来,说是陈浪会道家的一些神通,如搬运术等,传的神乎其神。
陈浪从李莹那里得知了这些传言,大为皱眉,在心里暗骂了两个字卧槽。
不过又一想,无所谓,反正又没有公安机关来查自己搞封建迷信,你们猜就猜去吧,保持点神秘感,也有助于增加自己的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