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秋立将著名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说过的话当做了自己的座右铭。
秋立也正如鲁迅先生一样,深感要真正解救自己的民族,首先要救治人的精神,唤醒民众的觉悟。
37年1月,红色中华通讯社更名为新华通讯社,主要精力全部投入到报道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之中去。
秋立秘密向党组织明确表达了自己要当战地记者的心愿,被组织批准后成为新华社晋察冀分社的一名记者,并取笔名黎明,与同事们深入一线,宣传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揭露日寇的侵华罪行。
秋立不仅用自己手中的笔写下了许多催人奋进、斗争昂扬的文章,还用镜头记录下了许多触目惊心,发人深省的照片,呼唤着民族精神,激发着广大同胞的斗志。
当时署名“黎明”的作者在新华社等主流报刊发表的战地报道可谓字如刀、笔如枪,引发了巨大的反响,黎明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小鬼子直恨得牙痒痒却又无可奈何,曾特意派出特务企图暗杀署名黎明的记者。由于我党的保密工作严谨细致,所以秋立一直有惊无险的游走在刀锋之上。
秋立和其他工作人员不仅仅是新闻工作者,更是八路军和新四军中的一份子。他们随部队深入敌后,活跃在抗日的第一线。所以,他们也承受着其他新闻媒体所无法体会的血雨腥风,在日军对各个根据地进行“扫荡”之时,为了突围出日军的包围圈,秋立同部队一同冒着枪林弹雨进行战斗。
但是在日军强大兵力和火力面前,很多新华社的员工都不幸牺牲。日军为了扼杀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敌后的活动,实行了“囚笼政策”。在这种情况,不仅敌后武装的活动空间受到了压缩,新华社总部和各分社之间的人员流动也遇到了极大的困难。
在日军加大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之后,八路军决定化整为零进行战斗。新华社的工作人员也加入到敌后“敌后武工队”中进行作战。这样虽然便于行动,但是力量过于分散,很难形成合力,给敌人造成可乘之机。
秋立作为新华社晋察冀分社的一名战地记者,用自己的牺牲证明了,“文人”不仅能写妙笔文章,更会在关键的时候舍身取义。
一九三八年十月的一天夜晚,在和日军的激战中,秋立和部队走散了。
在追寻的过程中,秋立与译电员李富全、军医韩冰、小八路雷子几个人又汇合到一起,组成一个小队,连夜行军。
身后的枪炮声越来越远了,人困马乏的几个人顺着小道来到了冀北一个叫靠山屯的村庄,借宿到了年老伯家中。四个人半夜三更睡得正香,突然被年老伯急促的叫醒。
原来日本鬼子悄无声息的进村了,不仅包围了村子,正在挨家挨户的搜索抗日分子。秋立等四个人一骨碌爬起来,睡意全无,几个人紧张的商量着对策,片刻慌乱之后便镇定了下来。商量的结果却出奇的一致:绝对不能连累年老伯一家,必须马上离开。
说话间已经听到日本鬼子的鸟语越来越近,年仅十七岁的小八路雷子一跃而起,说道:“什么都别说,我去引开鬼子,你们几个赶紧离开!”
秋立起身准备阻拦,怎奈雷子甩开膀子,快步出门,一跃而翻出土墙,走远后朝着迎面而来的鬼子开了一枪,有鬼子应声倒地,雷子拔腿就跑,身后的鬼子一窝蜂的追了上去…………
秋立和译电员李富全、军医韩冰从后门溜了出去,正欲上山却被一队小鬼子发现,几个人狂奔而走,身后的枪声乱做一团。三个人循着羊肠小道钻进山林,实在累得不行便停下来休息片刻,结果还没顾的上喘气,就听到了半山腰处的狗叫声和小鬼子集合的哨声。
气急败坏的小鬼子虽然人多势众,但在密林之中找不到秋立等人。情急之下便放火烧山,山风呼啸,火焰一蹿几十米,火焰一下子将三个人包围了,炙热的火焰烤的人肉皮焦痛。
秋立四处张望,发现身后的荒草被大火烧过之后,露出了一个硕大的山洞,几个人大喜过望,踩着跳跃的火苗跑进山洞躲避。
跑进山洞后,秋立才发现,这是一个天然的石洞,只有十来米深,并无其他山洞相连,没有躲藏之处,只有三五块坠落的大石头之后可以躲藏。三个人分头躲在大石头之后。
译电员李富全说道:“只可惜子弹打光了,要是有子弹,我非多赚他几个,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说完哈哈笑了起来。
军医韩冰也惋惜的说道:“就是啊,我的手枪也只剩两颗子弹了,只希望能挨到天亮再做打算。”
秋立借着依旧肆虐的火光,从腰里摸出了一颗手榴弹,呵呵笑着说道:“还好还好,我还有这个宝贝,就是死我非拉上几个小日本垫背不可!”
大火映红了漆黑的夜空,山洞里也不觉得冷,实在太累了,三个人又不知不觉的睡着了…………
山洞外的火焰终于熄灭了,天已经大亮,隐约听见不远处的军犬吠叫声,鬼子开始搜山了!
秋立被犬吠声惊醒了,赶紧呼唤译电员李富全和军医韩冰。
李富春喃喃的说道:“我早就醒了,我在想我们不知道能不能逃过这一劫?!”
军医韩冰低下头低声说道:“哎,死有什么好怕的?雷子为了引开鬼子,单枪匹马冲了出去,肯定也是凶多吉少了!”
李富春腾的一下站了起来,吼道:“老子才不怕死呢!我只怪自己没有子弹了,如果呆在山洞中只能束手就擒了,我可不想当俘虏,不如我们趁早离开这山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