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第二十二章(2 / 2)

宫中的小皇帝大概也很想说这句话,至少小黄门都作此想。

各路勤王兵马渐渐聚集了起来,据传有十几万人马,将要与董贼一决胜负。

这样的消息先传进西凉军的军营中,那些频繁调动的兵马便是明证;

而后传至宫廷中,宫中的内侍宫女们眼中便也有了光;

待得一名常侍悄悄说给小皇帝听之后,天子也难得的露出了笑容。

大汉仍有忠臣在,袁本初、袁公路果然是忠义之士,祖上食汉禄,岂能不思报效国恩!

宫廷是不会缺少炭火的地方,当今天子为董卓所立,董卓更不会令他在衣食上受到半分委屈。

但在这空空荡荡的阴暗宫殿之内,只有这样隐秘的消息能带给天子一星半点的温暖——直到董卓剑履上殿,宣布了一个新的消息。

“袁氏兄弟逆乱,凶国害民,”他的声音如滚雷一般响起,连殿内的蜡烛都似被惊得跳动了一瞬,“陛下何如迁往长安?”

这位身材壮硕的武将已经不很年轻,花白的头发,眼角处的皱纹,手臂上的赘肉,都在暗示他已不再是桓灵时那个骁勇善战的百战之将了。

但在九岁天子的眼中,董卓仍然如悬在头顶的巨石,随时能令他如他的兄长一般,粉身碎骨。因而他惊恐地睁大了眼睛,“祖庙皆在雒阳,怎能去长安?”

祖庙在哪里,董卓其实不怎么在乎,但他仍然十分平静且耐心地回答了天子的问题,“只有去长安,臣才能保护陛下。”

他才不需要这个贼人的保护!小皇帝在心里控制不住的尖叫起来,但他还是什么都没有喊出来,只是渐渐地红了眼圈。

这样的神情落进了董卓的眼中,他的神情一冷。

“陛下很喜欢雒阳?”

这个问题陛下答不出来,董卓也没想要他答出来,这个老人更像是在自问自答,问过之后,便发出了一声冷笑,连脸上的肌肉都跟着冷酷而凶残地抖动了一下。

“陛下放心,臣不会将它留给贼人。”

迁都长安的消息在雒阳城内也开始隐秘地流传。

皇帝和公卿们肯定不喜欢这样的消息,他们的家族、基业、人脉、以及影响力都在关东之地,长安旧都二百年来未曾修缮,又在陇中将领的掌握之内,若至长安,岂不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活注解?

但平民百姓不在乎。

大家忍受了董卓半年,觉得已经忍得够久了,董卓想带朝廷走,尽管走,关东世家勤王的军队将至雒阳,到那时不管长安太不太平,至少雒阳必然能迎来一个太平,再也没有肆意劫掠,当街杀人的西凉骑兵,也不会有方圆二百里渺无人烟的荒凉。

听过一耳朵这样市井杂谈的咸鱼也是抱着这样美好的想法去睡的。

这些日子以来,不知道是不是否极泰来的缘故,连老鼠都不同她为敌了……阳春三月,她是不是可以研究该在园子里种些什么了?

眉娘对她的园子有超乎正常热情的安排,包括但不限于春种芥,夏食葵,秋收蘘荷,冬天再来点葱蒜……但她对这些蔬菜的爱好很一般,她觉得还可以种点别的,来点水果怎么样?

正思考的时候,院门突然被敲响了。

当她踏出门时,才突然惊觉,北方的火光照亮了整片夜空!

但她无暇多看一眼,敲门声一阵急过一阵,正迫切地提醒着她。

待得开门时,门口站着一个少年身形的男子,还没等她看清楚,一个包裹便塞了过来!

“郎君有侠肝义胆,是奴婢平生仅见的至诚君子,今日天子蒙难,奴婢斗胆,将此物托付与郎君1小黄门急切地说道,“郎君切记将它保管好!若有朝一日汉室得以保全,郎君亦可名留青史1

小黄门的话又快又急,退了半步,一撩袍便跪在地上,毫不犹豫地给她行了个大礼,没待她反应过来,便一溜烟地跑了!

……她勉强能理解皇宫着火这个事,上一次十常侍之乱,也有人在宫中放火,几日才被扑灭,但她理解不了皇宫着火同小黄门跑来找她之间有什么联系。

然而这一次冲天的火光并未熄灭。

虽有西凉铁骑护卫,皇帝与公卿们仍然是以极其不光彩的姿态离开的雒阳,他们自北门而出,一路向西,过潼关而至长安。百姓们只能隐隐约约地猜测,并满怀期待地,等待着西凉兵全部撤离雒阳的那一日。

不过对于咸鱼来说,她有另一个问题需要解决。

层层叠叠的包裹内没装什么金银财宝,而是装了个巴掌大的,颇为精美的镶金匣子,匣子上锁打不开,晃一晃,里面倒是发出了十分沉重的,石头一般滚动的声音。

【这是什么东西?】她又晃了晃,【听着不像金子,未必值钱。】

【不要妄下结论,】黑刃的声音也带了一点兴奋,【说不定能给你当传家宝呢?】

<script>ap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