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一个有点悲伤的故事(2 / 2)

这边就是一个穷山沟。

不过穷归穷,这边的人还是挺有人情味的。

要不然,像他们这群城里孩子,还真不知道怎么能生活下去。

他们来了之后,先在乡亲们家里寄居了几天。

另一边屯里的领导带领着乡亲们快速的给他们垒了两大间房子。

一间住男知青,一间住女知青。

乡亲们热情归热情,可他们这些知青该干的活还是要干的,要是挣不了工分,那就没有饭吃的。

到了这个时候,他们才知道自己是有多们的没用。

尤其是她们这些女知青,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地里的活儿干不了,砍柴做饭的活儿也不会。

刚来的时候,她们一个屋的三个女生,天天蒙着被子哭鼻子。

可她们又能怎么样呢?

既然已经来了这里,那就只能咬着牙活下去。

没有力气,多抬一抬,力气也就练起来了。

不会的东西,就硬学,厚着脸皮向乡亲们请教,一遍不会就两遍,多做几遍也就会了。

就这样,岳攸宜跟同伴们在这个山沟沟里扎下了根。

这边实在是太偏僻了,交通不便不说,通信更是不方便。

这边是没有电话的,要打电话得走几十里的山路,到镇上的邮电局才行。

寄信同样是如此,而且信件经常都会丢失。

家里寄来十封信,至少会有两三封会不见踪影。

一开始,她还跟远在陕北的哥哥保持着大概一个月一封信的频率。

有一回,他哥寄信过来说,他又要换地方了,等换了地方后再给他寄信。

可自那以后,她再没收到过哥哥的只言片语。

至于父母那边,他们远在赣省,又是在一个很偏僻的农场,收信不是很方便,一年中只能通一两次信。

渐渐的,她与父母也失去了联系。

自此,她就跟茫茫大海中的一叶孤舟一般,没有了方向。

整个人眼见着消瘦了下去。

要不是那次意外,她很有可能会在这里郁郁而终。

有一回,她跟同伴去山上砍柴。

精神恍忽中,她一脚踩空,从山坡上滚了下去。

幸好赵山泉就在附近采山菌,救了她,背着她下了山,又去找了屯里的赤脚医生。

这个赵山泉在赵家屯可算得上是一个小有名气的人。

这边的人文化程度一般都不高,能上到高小的人都算得上是文化人了,而赵山泉却上完了初中。

因为他这人实在是太聪明了,读起书来丝毫不费力气。

要不是家里供不起,估计他都能考高中上大学的。

即使是这样,他也很知足了。

作为赵家屯最有文化的人。

理所当然的,他就成了赵家屯小学的校长,也是唯一的一名老师。

是的,就是这样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小山村,竟然还有一所小学。

只是这个小学只有一到三年级,如果读完三年级还想继续读的话,就得到镇上去了。

学校上课时间并不长,孩子们上学之前还有放学之后都要帮家里干活的。

同样的,赵山泉也是要干活的,这个校长的工资可不能完全养活他自己。

为了生活,他都要在空余时间在村里干些活儿,挣些工分。

如果还有时间,他就会去山上,找找看有没有什么山货,可以打打牙祭的。

就这样,他才碰上了受伤的岳攸宜。

好在,她只是脚扭伤了,虽然肿得厉害,但骨头没事。

另外胳膊也脱臼了,身上头下还有数道擦伤。

这样子,她是不可能继续干活的。

于是赵山泉又把她送回了住处,每天帮她干活,给她送饭、送药。

一来二去的,两人越发熟悉了。

其实两人之前也曾有过交集,赵山泉曾经向她借过两本书。

岳攸宜其实对他的印象还是挺好的。

因为一眼看上去,他就跟屯里的那些人不太一样。

在他身上,岳攸宜感受

到了一种同类人的感觉。

在知道了他是赵家屯小学的校长之后,岳攸宜其实是很羡慕的,甚至于还有一点点嫉妒。

可现在接触下来之后,羡慕依旧在,嫉妒却没了。

于是,七零年的某天,互相吸引的两个人,在村民与知青们的祝福下,成为了一家人。

第二年,赵秋寒出生。

第三年,赵秋寒周岁了,岳攸宜成为了赵家屯小学的语文老师,也是这所学校的第二名教师。

老支书为了她,特地到公社、到镇上软磨硬泡了许久,硬是要下来了一个公办教师的名额。

就这样,在这边,一待就是十年。

七八年,赵秋寒七岁了,该上小学了。

知青回城大潮开始了。

可岳攸宜却无动于衷,她跟别的知青不一样,他们只是响应号上山下乡的,在遥远的他乡还有家,有牵挂。

而她已经跟亲人完全断了联系。

之前无论她写了多少封信出去,都是石沉大海,直到小秋寒出生,她才死心,停止了写信。

随着知青们的陆续离去,最终她成了唯一一个留下来的。

赵山泉问她后不后悔跟她结婚,她从来都是摇头。

她是真的不后悔,如果不是在这边有了一个家,她早就撑不下去了。

就这样,一家三口过着极为平静的日子。

到了赵秋寒上完三年级,要去镇上上四年级了,赵山泉心疼孩子,每天都骑着他的宝贝自行车送儿子上下学。

可没多久,他就开始咳血。

到了镇上医院一查,才发现他的肺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洞,他的肺早就被结核菌侵蚀完了。

痛苦地熬了一年,赵山泉还是扔下母子俩走了。

之后,岳攸宜整个人就变得非常的阴郁,只有面对儿子跟学生时,她才会有一点人气儿。

只是,她整个人又肉眼可见的开始消瘦下去。

她也只撑了一年,就撑不下去了,最终在八三年的冬天里,撒手人间。

临终前,她把儿子托付给了赵山泉的大哥,赵山松,也就是赵三柱他爸。

同时,她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能找到自己失散的亲人。

她自己是做不到了,只是希望儿子长大之后,能帮她实现这个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