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刻骨铭心(1 / 2)

众人坐下继续喝酒,说些少年往事,高青也不时插上几句,众人其乐融融。

湖面上丝竹管弦之乐传来,尽是北地口音,夹杂着些许胡语,笑声放肆,在夜色中远远传出。

赵国豪脸色难看,忽然一举酒杯。

“喝酒!”

众人举起酒杯,还没来得及和赵国豪相碰,他已经一仰脖子,喝了下去。

众人正在惊讶,赵国豪已经纷纷说了出来。

“……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余姚文风浓厚,赵国豪虽然没有考取功名,但也是读过私塾,上过学堂,对于这些唐宋名词,一点也不陌生。

“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黄俊森喝的摇摇晃晃,也是跟着读了出来。

“好了,各位兄弟,老黄明天还要赶路,其他人还要去军营,喝了这杯,就歇了吧。”

王和垚赶紧举起酒杯,和高青等人一起碰杯。

再要胡闹下去,传到那些旗人耳朵里,李若男也要跟着吃瓜落。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於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

赵国豪和黄俊森勾肩搭背,摇摇晃晃,赵国豪踉踉跄跄,还在醉言醉语。

“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黄俊森接着赵国豪的话说完,哈哈大笑。

王和垚看了看高青,她面色自若,微笑做以回应。

众人回了帐篷,一旁的黄俊森和赵国豪倒头就睡,鼾声如雷。王和垚心头烦躁,出了帐篷,来到傍水的栏杆边,凭湖而望。

湖面波光粼粼,各种锦舟横靠在岸边,灯火阑珊,寂寥无声。明月斜升,凉风习习,王和垚站在栏杆边上,酒意全无。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万里腥膻如许,胡运却依旧坚挺。

从李自成空门不射,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南明互相倾轧,郑成功南京城下功败垂成,吴三桂兵临长江不思进取,无数个偶然,汉人自己玩死了自己。

与其说是毁于外侮,不如说是自毁长城,不作不死。

真真正正,苦了天下百姓,可惜了中华文明!

可惜自己,空有雄心壮志,战场都不能上,难道真要再考虑从头再来?

“王公子,看你似乎心绪不佳啊。”

不知何时,凭水的栏杆边多了一人,王和垚扭头一看,正是高青。

“高小姐,你也不是夜深人静,难以入睡。却是为何?”

王和垚轻声一笑。此时此刻,佳人陪伴,似乎只能谈风月。

“王公子,你是余姚六君子之首,你可不能悲观失望。我对你的期盼,对你们六君子的期望,可是很高啊!”

高青看着沉浸在夜色中的湖面,轻声说道。

“高大小姐,听起来,你倒是我的知己。”

王和垚转过头来,倚着栏杆,反问了起来。

“你倒是说说,我们“余姚六君子”,到底是怎样的一群人?”

他倒要看看,这个高青,能说出怎样的一番话来。

“王公子,那我就献丑了。”

高青微微沉吟了一下,一一说了出来。

“余姚六君子老大郑思明,名门之后,翩翩佳公子,嫉恶如仇,在一众兄弟中声望最高。但人心思太重,过于刚直。刚则易折,不过郑思明心胸广阔,可为你的左膀右臂。”

高青分析完郑思明,由接着分析起了孙家纯来。

“老二孙家纯,性烈如火,容易冲动,遇事从不畏惧,耿介孤僻。孙家纯虽重义气,但太过孤傲,不合群,不甘居人下。让他呆在军中,迟早你们兄弟会发生冲突,一发不可收拾。”

“高大小姐,照你这么说,我要把老二踢出军中昵?”

王和垚摇摇头,立刻否定了自己的说辞。

“老二虽然耿介,但他是义气汉子,不会作出伤害兄弟的事情。”

“王公子,我没有说过孙家纯不讲义气。但是把他留在军中,可能不是最好的选择。不过,人都会随着时间改变。或许孙家纯会带来惊喜,也不一定。”

王和垚轻轻点了点头,苦笑了一声。

或许高青说的对,人都会改变。孙家纯是他的结拜兄弟,不会干出背信弃义的事情。

这一点,他确信无疑。

“老三李行中,性格有些懦弱、内向,往往沉不住气,但为人和善,喜奇技淫巧。从他被调往衢州,便知一二。老四赵国豪,最为踏实,任劳任怨,但有时过于较真,也易于暴露情绪。这二人都是随大流,将来都是你的干将!”

高青徐徐道来,王和垚频频点头。

这个高青,仅凭只言片语,见过几面,便能将他兄弟说的八九不离十,不是妖精,胜似妖精。

“这就完了?”

见高青不再继续,王和垚惊讶地问了起来。

“老六郑宁,江南少女,美丽善良,是“余姚六君子”一众人的管家婆,掌管吃喝拉撒,心细如发。她一切都以你王公子马首是瞻。这还有什么可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