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当皇上,虽然在长安宣布称帝,但是李自成也没有想过自己能够推翻大明朝廷。所以他给崇祯皇帝朱由检写了一封亲笔信,陈述了自己的基本想法。
其实李自成就一个想法:崇祯皇帝,我当一个听调不听宣的西北王,我不进京惹你,你也别总是抓住我不放。如果皇上同意的话,我立即带兵出关和满清鞑子作战。
其实,如果崇祯皇帝朱由检暂时妥协,接受了李自成割据一方的建议,皇太极是否敢冒死进入山海关,这还真在两可之间。
朱由检倔强,自尊心极强,眼里不能有半粒沙子。
他可以给朱家子孙无限制封王,但绝对不能容忍一个造反的流寇封王。
不仅不能封王,还必须加大围剿力度。结果李自成为了自保,就决定把战场放在山西,让自己的陕西修养生息。
没想到山西境内的朝廷官军一触即溃,李自成一不小心就攻破了宣府,这是一个了不得的大事件,也是改变历史走向的大事变。
宣府一丢,京师已经唾手可得,于是李自成产生了试试看的心态。
抱着"说不是会如何"的侥幸心理,李自成下达了进攻京师皇城的作战命令。
事情没有任何意外,京师皇城像宣府一样,大顺军摆开攻城架势,马上就有人献城投降了。
李自成没有任何心理准备,没有政治、政策准备,更没有军事准备。
一个朝廷、一个国家,突然不明不白掉进自己怀里,让李自成觉得很茫然,在很多方面都显得手足无措。
李自成仿佛梦游,他的思维还停留在陕西王的层面上。
但是他手下的那些兄弟们并不茫然,反而像打鸡血一样亢奋。
那些出生入死的难兄难弟就一个念头:老子终于熬出头了,到了升官发财的好时候。升官还不着急,好不容易进入京师,发财是第一位的。
因为此前根本没有想过占领京师,所以李自成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更不知道手下兄弟为了发财都干了什么。
同样是因为李自成的思维还停留在陕西王、西北王的层面上,所以吴三桂勾结满清鞑子入关,李自成做了一个极为荒唐的决定:带走能够带走的一切东西返回长安,今后安心当自己的陕西王。
李自成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也是遗恨终身的错误,因为他忘记了一个基本原则。
气可鼓,不可泄!
此前十余年,闯字三十六营能够三起三落,聚而复散,散而复聚,并不是李自成本人有多大本事,而是手下兄弟根本话不下去,没有丝毫退路。
现在一仗未开就军撤退,而且还能够回到陕西吃香的喝辣的,一百多万大军自然是有多快跑多快。
当撤退变成逃跑,当逃跑变成常态,当常态成为一种下意识的行为,军队就不再是军队,而是争相逃命的难民。
大顺军一夜之间变成人人可欺的难民,一切都已经成为是局。
函谷关惨败,潼关惨败,陕西王当不成了。
直到这个时候,李自成才开始觉醒,可惜已经迟了。
在信阳州集中三十万大军,李自成准备让将士们重拾自信,一举吃掉耿仲明所部六万余人。
没想到手下第一大将刘宗敏统帅前军十二万余人,被耿仲明前锋左右两翼一万五千人一冲而散,刘宗敏竟然被敌人生擒活捉!
大顺军历史上固然有过许多次失败,最惨的一次只剩下二十八人。
但是,历史上的每一次失败,都是因为陷入优势敌人的重重包围,从来没有被敌人一冲而散的经历。
即便是吴三桂手下号称天下无敌的关宁铁骑,也曾经被自己逼入死地。如果不是满清鞑子从背后偷袭,吴三桂和他的关宁铁骑早就灰飞烟灭了。
现在究竟是怎么了?李自成想不通。
李自成想不通,对自己还剩下的五十余万大军彻底失去了信心。
哀莫大于心死,刘宗敏的结局让李自成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大顺军所有人都没有彻底清醒过来,但不包括一个人。
她就是大顺皇后高桂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