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六年十一月初四,李自成率军回到家乡祭奠祖坟,拜访家乡父老乡亲。
命侄儿李过把原来的真武始祖庙改修成行宫,李自成率众弟兄在行宫捧圣楼内拜祭天地。
崇祯十六年年底,李自成率军毫不费力地夺取了陕西三边各个重镇。稳固了后方,控制了湖北、河南、西北数省的广大地区,建国立业时机已成熟。
崇祯十七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建国正式定国号为大顺,改元永昌。李自成由大元帅改称顺王,造甲申历,定是年为永昌元年,并铸永昌币。
崇祯十七年(一六四四年)一月,大顺王李自成誓师东征京师,并开始最后的战争准备。
二月初二,在沙涡口造船三千的准备工作部结束,军开始东渡黄河,兵不血刃攻下了汾州(今汾阳)、阳城(今晋城市阳城县)、蒲州(今永济),隔日攻下怀庆(今河南焦作),大明藩王卢江王载堙被擒杀。
二月初五日攻克太原,牛勇,王永魁等督兵五千人出战尽殁,初八日以守将张雄作内应,炮轰破城,蔡懋德自缢死。
十六日,克忻州(今山西忻州),官民迎降,代州(今属忻州)守关总兵周遇吉凭城固守,双方大战十余日,遇吉因兵少食尽,退守宁武关(今山西宁武境)。
周遇吉悉力拒守,最后火药用尽,开门力战而死,身矢集如猬毛,夫人刘氏率妇女二十余人登屋而射,被烧死。
三月初一日,大顺王李自成攻克宁武关。
这一战,让大顺军前后战死精锐将士七万余人,可谓是伤亡惨重,李自成大怒之下屠城。
当晚,大同总兵姜瓖、宣府总兵王承胤投降,大顺军趁势威逼居庸关、昌平。
三月初八日,李自成的前锋部队已经兵至阳和。
三月十一日,大顺军开进宣府,“举城哗然皆喜,结彩焚香以迎”。
崇桢急调辽东总兵吴三桂、蓟辽总督王永吉、昌平总兵唐通、山东总兵刘泽清入卫京城,并号召在京勋戚官僚捐助饷银。
三月十五日,大顺军主力抵达居庸关,监军太监杜之秩、总兵唐通不战而降。
与此同时,刘芳亮率领南路军东出固关,真定太守邱茂华、游击谢素福出降,大学士李建泰在保定投降。
三月十六日,李自成部越过昌平,抵达沙河一线。
十七日攻克高碑店,抵达西直门外五里扎营,随即以大炮轰城。正午时分分兵攻打平则门、彰义门、西直门。
三月十八日上午,李自成派在昌平投降的太监杜勋入城觐见崇祯皇帝朱由检,谋求秘密谈判,争取和平解决争端。
大顺王李自成提出的条件为:“闯人马强众,议割西北一带分国王并犒赏军百万,退守河南……闯既受封,愿为朝廷内遏群寇,尤能以劲兵助剿辽藩,但不奉诏与觐耳。”
崇祯皇帝朱由检不是喜欢一个妥协的人,对于李自成提出的割地自主,听调不听宣的条件根本不予考虑,结果双方的谈判还没开始就已经破裂。
三月十八日傍晚,李自成得知朱由检拒绝谈判意向,一怒之下决定破釜沉舟,毕其功于一役,下达了同时进攻京城四门的命令。
听到攻城的炮声,朱由检亲自撞响了午门外的大钟,这是紧急召集文武大臣的钟声,但是没有一个人前来。
平时声嘶力竭,自我标榜“为皇帝尽忠,为朝廷拼命”的东林党文官集团那些正人君子,现在都不见了。
不对,那些东林党文官集团的成员其实都还在,只不过现在已经蜂拥出城,迎接新君去了。
东林党文官集团,口中念叨四书五经,心中都是男盗女娼。权力才是他们追求的目标,“效忠”这两个字不可能有人记住。
东林党等文官集团的成员,因为读书很多,所以知道很多事情。
比如他们就知道三个字:识天命。或者是七个字:识时务者为俊杰。
因为他们识天命,一向以俊杰自居,当然明白现在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只能让他们赔死,而不可能再给他们东林党任何权利,这样的皇帝不是他们想要的。
执掌朝廷大权的东林党人临阵叛变,让崇祯皇帝朱由检惊慌失措之下,更是恼羞成怒。
气急败坏的朱由检仿佛一头疯狮,提着宝剑在宫中大开杀戒,甚至亲手杀掉了长女安乐公主及**昭仁公主。
十八日晚,朱由检与近侍太监王承恩登上煤山(也称万寿山,今京师内城景山),远望着城外和彰义门一带的连天烽火,只是哀声长叹,徘徊无语。
此后不久,城门守军部投降,李自成的大顺军攻入京师内城。
太监王廉急告崇祯皇帝朱由检,太监张殷劝皇帝投降,被一剑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