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很空旷,司马遵的声音有些发飘,
“杨刺史忠心朝廷,镇守北疆,屡退胡兵,劳苦功高。”一连串的高帽子发下来,杨安玄坐不住了,起身施礼道:“臣只是尽为臣的本份,不敢当劳苦功高四字。”司马遵感慨地扫看了一下殿中济济众人,道:“这本份二字,最为简单也最为难得。”众人或低头不语,或伸手捧茗,或捊须微笑,无人应答。
司马遵示意杨安玄坐下,问了几句雍、兖两州的政情民风,又问杨安玄推行儒教的进展。
得知孔懿编撰的儒藏已完成近半,司马遵感慨地道:“编撰儒藏功在千秋,功成之日孤当奏明天子为孔夫子请封。杨刺史,朝廷将派人前往襄阳,将编撰好的儒藏抄录一份藏于兰台。兰台藏书亦有些珍本,届时让人抄录编入儒藏之中。”杨安玄笑道:“故所愿也,不敢请尔,多谢王爷。”说到儒藏,大殿内气氛变得轻松下来,众人纷纷接口,有不少人主动提出抄录家中藏书送往襄阳,杨安玄一一谢过。
大殿内交谈了一刻钟,大殿外已经候了不少人,司马遵歉意地道:“杨刺史,今日不得暇,等本王得空专请你过府饮宴吧。”杨安玄起身告辞,还是那名小吏送杨安玄出府。
杨安玄见这名小吏有些眼熟,笑问道:“愚看你眼熟,是否以前见过?”那名小吏苦笑道:“杨刺史贵人多忘事,当年仆曾随王绪到新野颁过旨,与杨刺史见过一面,杨刺史那时尚未成年。”杨安玄猛然忆起,道:“你是王绪身边的那个佐吏,叫什么来着?”王强苦笑着躬身道:“仆名叫王强。当年亦是受王绪所迫,行事对不住杨家,望杨刺史大人不记小人过,饶了仆。”当年抓住孙滔,孙滔供认是受王强引诱才设伏攻打杨家人,说起来算是仇人见面了。
杨安玄见王强头生华发,脸上隐现皱纹,依旧是小吏装束,不问便知过得不如意。
狂傲的王绪早已人头落地,便连王国宝也身首异处,太原王家王坦之四子王恺、王愉、王国宝、王忱皆已身死,王愉之孙王慧龙更是逃到襄阳,被自己收留。
显赫一时的太原王家,有皇后三人、三公五人、宰辅十一人,杨安玄穿越之时太原王家有王恭、王坦之四子,在朝堂之上与琅琊王家分庭抗礼,甚至力压一头,转瞬之间权势成了烟云。
王强不敢直身,躬身低头心中悲苦,他被王绪所弃,想尽办法讨好王愉,勉强升到七品记室。
正想着谋个外任,又逢王愉、王绥父子谋反,惨遭刘裕灭门。王家人越发凋零,王强是王家远房,受了牵累,贬了一阶在太保府做个迎来送往的小吏,勉强养家糊口。
杨家少年郎如今已经位高权重的大臣,自己的性命就在他一句话中,王强的身子越发佝偻得厉害,微微发起抖来。
杨安玄轻叹一声,道:“王强,不必害怕,当年之事已成过去,愚不想再追究。”王强躬身谢道:“多谢杨刺史大量。”杨安玄举步往府外走,王强忙紧走几步在前面引路。
杨安玄见他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想起当年此人施计算计杨家险些成功,也算是个人才。
王慧龙到了襄阳之后,自己本想让他跟孔懿整理儒藏,若是到府衙任差,可是王慧龙坚持要到军中效力,让杨安玄刮目相看,按照正常历史王慧龙会成为北魏名将,现在大概是自己麾下的名将吧。
爱屋及乌,要让王慧龙忠于自己,自己不妨对王家人施以援手,这个王强虽有仇怨,但各为其主,也算是个故人,不妨出手相帮。
出府门,王强深深揖礼送别,杨安玄站住脚步,把王强唤到一旁。王强心中忐忑,生恐这位杨刺史在众目睽睽之下打自己一顿出气,他可是听说当年杨安玄定品之时对不满他的士子大打出手。
“王强,你可认识王慧龙?”杨安玄轻声问道。王强愣了一下,苦笑道:“怎么不识。王慧龙是愉爷的孙子,是嫡枝正宗。愉爷认为他是众孙之龙,所以起名王慧龙。”
“哦”,杨安玄没想到还有这么一说,这王慧龙和王镇恶倒是可以凑成一对了。
“族人都说王慧龙极为聪慧,仆在族中祭祖时见过他,算起辈份愚还是他的叔爷,可惜愉爷图谋作乱,家老小皆被斩杀,可惜了。”王强脸上露出痛楚之色,要是王慧龙能长大成人,或许太原王家还有重兴之日。
杨安玄低语道:“王慧龙并没有死。”
“啊”,王强惊讶地抬头望向杨安玄,随即苦笑道:“杨刺史,死者为大,莫要玩笑。”杨安玄正色地道:“愚没有骗你。王慧龙被僧彬所救,带到江陵投靠习辟疆。习辟疆本想趁魏咏之身死在江陵作乱,推王慧龙为主,可惜刘道规来得太快,习辟疆、罗修等人只得带着他投奔襄阳,就在愚的襄阳城中。”王强呆若木鸡,没想到王慧龙居然逃出生天,还被杨安玄收留。
半晌,王强深深一揖,道:“仆替王家谢过杨刺史大恩大德。”杨安玄微笑道:“王强,愚赏识你是个人才,若是你有意,不妨辞官带了家人前往襄阳,王慧龙身边需要一名亲人相伴。”说罢,杨安玄登车离去,留下王强呆立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