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九章 玻璃,大船,太花钱(2 / 2)

大明次子 西关钛金 1118 字 2022-09-01

则按远洋海船的长宽比例工艺造一艘漕船的“底船”用料价,应约160两左右。

几何学:多面体等量增大n倍,则它的每个面的面积应增大(n的平方)倍,这是拿等边多边形来比对的,相差应该不会太多。

我们之前取的远洋海船的平均长度32丈,则是按远洋海船的长宽比例工艺造的漕船等量增大47倍,由此造船面积应增大约221倍。

由此推论造一艘远洋海船的“底船”用料银为:160221=3536两且海船应为双底船(此处找不到漕船是不是双底),但“底船”总要加船帮、船舱等船上的基础物件才是完整的“裸船”,因船帮等物件不用考虑压力等因素用料可能不会太高,但面积在哪放着呢,把“底船”造价提升一倍当做“裸船”的用料银应该不算过分哦。

由此得出:一艘32丈长的远洋海船的“裸船”用料银为35362=7072两。

这是裸船,随后还要在这裸船上加各种各样的设施,所以全部加起来,至少需要一万两白银一艘,一艘一万两,十艘就是十万两,一百艘就是一百万两。

要想组成一支有些规模的船队,一百艘应该还是必须的吧,造船需要一百万两白银,跟着每年还需要几十万白银的维修,这船在海上和陆地上可以完全不一样的,它需要每月都要保养和养护。

郑和下西洋不仅没有给大明带来巨大的财富,还造成巨大的财富外流。

通过向“朝贡”着的大量赏赐,使得中国的铜钱不断外流,造成了国内铜钱稀缺,纸币(大明宝钞)贬值。宣德年间,大米、棉布等物资的价格比洪武年间上涨了50倍,布匹的价格更是上涨了300多倍。

通货膨胀严重打击了工商业的发展,也严重损害了普通百姓的利益。诚如侍讲邹缉上疏:“钱出外国,自昔有禁,今乃竭天下之所有以与之,可谓失其宜矣”。

除了连年累月花费大量的赏赐钱财之外,郑和持续二十八年的下西洋活动所产生的耗费也惊人的。郑和每次出海,大小船只200多膄,每只船的造假为5000多两白银。

罗登懋著三宝太监西洋记演义写道:“这个船数又多,制作又细、赞用又大,须是支动天下一十三省钱粮来,方才够用”。

不仅如此,皇帝还要对船队官兵进行大规模的赏赐,如永乐九年一次赐“钞二十万锭并彩币等”。

在永乐帝时期,大臣们就纷纷上书“外国取宝之非”,建议停止下西洋的活动。1421年,由于财政困难,永乐帝一度停止了下西洋。

明仁宗朱高炽继位后诏,“下西洋诸番国宝船,悉皆停止”,明宣宗在继位后一度恢复,下令郑和进行第七次远航,随后明朝感到财力已经无法支持远航活动,于是下西洋最终被停止。

所以朱朗要做的就是,一定不能让出海造船的事情,对大明的赋税有负担,因为如果有了负担,一定会被勒令停止的,而只要停止了,大明就会失去一个很好的向外拓展的机会。

这就是为什么朱朗要快点制作出玻璃,只要制作出玻璃之后,朱朗就是经济支持,自己有钱干自己的事情,就不妨碍朝堂了,只要不花户部的钱,那么一些有心人想要闹事,你也闹不起来,怎么闹,人家花自己的钱办自己事,碍你什么事了?

就在朱朗低头喝了一口水之后,就听后面的乔仁欣喜的喊道:“殿下第一件玻璃制品做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