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得好,身为导演就应该对自己的电影有信心才对!”
韩三萍把香烟摁灭在烟灰缸里,笑呵呵的说道:“这次确实是个好机会,不过你也不要有太多的心理负担,只要能有奖项提名,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
商量完参赛事宜后,方彦便全身心的投入到后期剪辑中,天天起早贪黑,力求把电影做到完美。
“停……这个镜头有点多余,剪掉吧。”
“这里穿插一个浩瀚蓝天的空镜头,要凸显出悲壮的气氛。”
“感觉有点不对劲啊,再重新倒回去看看。”
帝影厂剪辑室内,方彦和两位剪辑师坐在一起,目不转睛的盯着屏幕看。
电影的剪辑可是个大工程,丝毫不比前期的拍摄过程轻松。
从开始到结束,一部电影要经历4个剪辑过程,分别是粗剪、初剪、精剪和终剪。
首先是粗剪,需要把所有场景按顺序组合,检查影片的连续性,这个重要的剪接过程中允许修改、尝试或试验新想法。
接下来是初剪,片段和镜头组已基本确定,电影已经初见雏形。
精剪的目的是加强并巩固初剪确定的节奏和结构,这个阶段不再关注整部影片,而是剪辑的小细节。
最后的终剪时,电影的镜头顺序已经全部确定,音效师和作曲家一起参与,为最终剪辑版创造并加入音效和音乐,然后再由字幕师为电影添加字幕就完毕了。
其实最早的时候,并没有剪辑师这个职业,电影的剪辑都是由导演一人处理。
然而导演负责剪辑,既有好处也有坏处。好的方面是,导演是电影的创作核心,他理解整部电影的主题和内容,可以更好的表现出来。
坏的方面是,导演容易受到自身情感影响,拍摄的每一个镜头都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剪辑时这个舍不得剪,那个舍不得剪,容易出现电影拖沓的问题。
导演对剧本和故事角色都很了解,但也由于太了解,反而会忽略剪辑上的细节。
比如一部悬疑电影,谁是凶手谁是好人,导演心中很清楚,在剪辑上自由来回切换,但观众是不知道的,如果没有理清楚剪辑的逻辑顺序,就很容易让观众看不懂。
剪辑师的作用,就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上,以观众的观影感受为主要,进行电影剪辑。
随着电影的不断发展,现在商业电影基本上都是由剪辑师处理,只有少部分的文艺电影,可以不在乎票房,剪辑交给导演尽情发挥。
《可可西里》的内容并不复杂,经过了大半个月的后期剪辑,总算是完成了最终成片。
同样可喜可贺的是,方彦马上就要迎来自己的“第二次”千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