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叫姐姐!(1 / 2)

不宋 妖精吃俺一棒 1735 字 2023-03-26

历史,就像一个圈,总是在循环。

从始皇一统天下起,所有华夏王朝中,无论曾经多么鼎盛多少辉煌,都没法越过三百年寿命这道坎。

因为严格来说,汉分东西,宋分南北,都是中间经历灭国,然后重建,基本上算是两个朝代。

每个王朝覆灭的原因似乎各有不同,但在赵孟启看来,根源上还是土地问题。

有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一个新兴王朝,大多是经过连年征战,横扫其他势力之后,才得以建立。

在王朝诞生之初,这时候人少地多,原有利益阶层被打碎,新的统治阶层还有朝气,朝廷中枢权威强盛,于是都会对土地进行重新分配,使耕者有其田。

秦汉是授田制,起初不允许土地买卖,主要以军功授田为土地分配方式,因此军队战斗力无比强横。

隋唐是均田制,同样不准买卖,由国家平均分配土地,当一个男丁成年后,就会被授予规定的田亩,等死亡之后,由国家收回,改授他人,在这个基础上采用的府兵制,也让军队所向无敌。

但是,世事都是在发展的,制度本身就未必完美,管理执行方面,也会随着时间也会慢慢驰坏,开始出现严重的土地兼并,担负着主要税赋的自耕农日益减少。

加上土地是有限的,而人口却是一直增多的,人地矛盾无法调和的时候,也就是王朝开始走向没落的时候。

中唐时,藩镇割据导致了均田制的彻底被破坏,土地兼并毫无限制,沉重的税赋逼得百姓不得不奋起抗争,社会陷入剧烈动荡,近百年战乱不休。

在这样的背景下,宋朝依靠大地主的支持,最终取得政权,自然无法去损害大地主的利益,因此只能采取不立田制的政策,继承了唐的官田,又肯定承认豪强地主所占土地的合法所有权,形成事实上的土地两田制度。

其实若是真正做到按土地收税,这种制度问题也不大,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松弛了人身依附关系,促进了工商业的快速发展。

可问题是,豪强地主就是权势阶层,统治阶层,人性的贪欲和自私,让他们通过种种办法来逃避转嫁赋税。

偏偏宋代又面临着强大的外部威胁,不得不保持高昂的军事开支,若是财政崩溃,那国防也就随之崩塌,外敌可以长驱直入,亡国灭种。

因此,赵孟启想要挽天倾的话,不得不尝试着改变土地制度。

他倒是想干脆学后世打土豪分田地,可实力不允许,他本身就是统治阶层的代表,权力基础正是官僚地主们,恐怕他刚把口号喊出,就得立刻暴毙,或许是吃了不知名的仙丹啊,或许是不小心掉水里了啊……

他能做的,就是在现行制度上,做一些看起来并不突兀的改良。

此时的大宋,在土地经营方式上,是以租佃经营为主,七成以上的农田都是如此,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农民都是租田为生。

由于土地自由买卖,这些土地未必是官僚豪强占有的,在民间有许多通过工商业致富的百姓,也会购买田产,毕竟土地是比贵金属还保值的资产。

就像后世,有钱人喜欢多买房产一样的道理。

原则上来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土地的所有权都归皇帝,或者国家,因此便有了收取赋税的权利。

而其他人只是对土地有「占有权」和「使用权」,地主凭借占有权取得收益,农民依靠使用权获得收益,三者既相对立,又相互依存。

只不过现在是豪强大地主无视了国家的所有权,并对实际使用田地的农民极尽压榨,破坏了生态平衡。

于是赵孟启摸索着,想建立一个三者可以

和谐的分配模式。

打个比方来说,他用五万亩地建立一个田庄,名义上由赵葙所有,以取得赵官家及皇室的支持,防止被侵吞。

实际上成立商业化的机构进行经营管理,然后把占有权资本化,票卷化,满足有钱人的投资需求,再用合适的方式交给农民来耕作生产。

最后其中大约五成利益分给种地的农民,其中两成分给投资人,另外三成则是管理、生产成本、税赋等等。

这时候的租佃主要有两种形式,分成制和定额制。

分成是扣除农税和种子后,佃客与地主按成分配,一般都是对半分,会因生产工具由哪方所出有一定浮动,

定额就简单些,佃客向地主缴纳定额地租,不论年成好坏,余额归佃客所有,但佃客可能要负担税赋。

而赵孟启这个方式,田庄将成为纳税主体,统一缴纳所有该交的税赋,甚至包含了农民的其他徭役杂税在内,而投资人和农民都不用再担负税赋。

也正是因为这样,五成的纯收益肯定能受到佃客的欢迎,而投资人相比以前的地主,看起来是减少了一些收益比例,却省去了管理成本,少了许多麻烦,这份收入还是光明正大合理合法。

「到时候,会发行田卷,目前要用粮食来买,二十石一亩田卷,每年到田庄领取两成免税收益,并且田卷可以自由转让买卖,价格随行就市,怎么样,钱大富婆有兴趣么?」

赵孟启就像狼外婆一样看着钱朵,循循善诱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