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败军之将而且还是被俘虏之后给放回来的,麦克阿瑟可谓颜面尽失。不过美国老头败在日本人手上多了,不知道是不是被培养出了“百战百败,百败不馁”的顽强品质的缘故,当他进入会议室的时候,金上将盯着他看了足足有十五秒,但后者的脸色却始终如常根本就没发生过变化。金上将是个比较率性的人,说得好听一点是眼睛里揉不得沙子,说得难听一点就是喜欢骨头里挑刺。在他看来麦克阿瑟吃败仗没关系,但是被俘虏之后却第一批跑回来问题就大了——因为“作为一个优秀的指挥官,既然被俘虏了,那他就应该和他士兵呆在一起,即使被释放,也应该最后一个离开”。而现在,他居然可以毫无羞愧的迎接自己审视的目光,金上将对他的厌恶登时超过了能够容忍的临界点(当然,也许他的容忍临界点本来就比较低)。金上将心中已经对麦克阿瑟厌恶到了极点,麦克阿瑟不插话还好,他这一插话立刻让金上将找到了“发作”的机会。“麦克阿瑟将军,”金上将忽然看着麦克阿瑟大声喊道。
他的喊声如此之大,立刻引得所有人都看向他。
麦克阿瑟同样看向他,面对麦克阿瑟“清澈”的目光,金上将心中怒火更甚,喝道:“作为美澳联军的总司令,您孤身坐在这里侃侃而谈不感到羞耻吗?或者您以为谢伯顿之败并不是您的责任?当您孤身离开日本战俘营的时候,请问您考虑过其他被俘官兵的感受吗?或者您以为您只需要对琼和小阿瑟(麦克阿瑟的妻子和儿子)负责,您的身份只有丈夫和父亲……”
对于金上将可能向自己发难,因为会议开始前的那一眼,麦克阿瑟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只是,金上将的火力实在是太猛,输出弹药的威力也实在是太大,所以他还是未能抵御得了。对于谢伯顿之战和因为此战战死以及被俘的部下,麦克阿瑟当然心存愧疚。而对于此次被释放,他本来还可以自欺欺人以“为了十五万部下的生命安全做出个人名誉的牺牲(他对杜鲁门和记者所说的话)”做借口麻痹自己。而现在,金上将毫不留情的揭露,一下子就击穿了他给自己精心裹上去的这层防弹衣。
麦克阿瑟的脸色一下子变得苍白,然后,他毫无征兆的喷出一口鲜血往后就倒,吓得一边伺立的一个侍从官立刻高喊:“将军,将军阁下!医生,快叫医生!”
金上将以及其他与会将领可能攻击麦克阿瑟在杜鲁门的预料之中,实际上他让麦克阿瑟紧急从澳洲飞回来就有让他当盾牌的意思。引用他独自在罗斯福的病床前所说的话:我不知道这个决定是否正确,但对于美利坚来说如果放过这个机会,那么以后也许需要付出十倍甚至百倍的努力才能再次进入亚洲。毫无疑问,这将是一个历史性的决定。为了抓住这次机会,也许我将不得不牺牲某位将军的名誉。是的,我们的民众很聪明,他们肯定会要求政府给一个交代……
金上将的矛头果然转移到了麦克阿瑟的身上,这是杜鲁门乐于见到的。又因为麦克阿瑟精彩的表演,令他赢得了至少是在场的几乎所有人的同情,杜鲁门一边让人立刻叫救护车一边冷眼旁观,见金上将一副悻悻然的神色,知道这一关是过去了。
麦克阿瑟连战连败,肯定不适合再担任远东地区的美国陆军总司令了。但金上将不同,二次重建的太平洋舰队还离不开他,所以在杜鲁门心中,麦克阿瑟是可以牺牲的,但是金上将暂时还动不得。
一阵忙乱过后,会议重新开始,因为麦克阿瑟的事,众人脸色都有些难看。其中金上将更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很显然,因为他的原因导致麦克阿瑟突然吐血晕倒还是对他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麦克阿瑟将军的遭遇值得人同情,金将军,我希望您针对他的攻击可以到此为止了。作为一名战败又被俘虏的将军,他的心灵本来就已经遭受了重创——”杜鲁门语重心长的道。
金上将痛苦的闭上了眼睛。
“让我们向上帝祈祷,请他护佑麦克阿瑟将军平安无事,”杜鲁门在心口画了个十字,然后道:“诸位将军,我承认在与日本缔约一事上确实操之过急了,但是既然已经成为既定事实,既然利于我们重新回到亚洲,我以为我们就应该重视它,做好它。诺克斯部长的提议很好,我个人觉得非常值得尝试,如果真能兵不血刃就重新夺回战前的亚洲利益,那也可以视之为辉煌的胜利……”
与会众人里面,金上将是唯一的刺头,现在这个刺头因为麦克阿瑟的事没了再次开口的意愿,这给了杜鲁门超级发挥的机会。就在他滔滔不绝的口水里,这次会议实现了杜鲁门召集它的初衷。而因为杜鲁门已经从两院手中取得了相应的调兵权力。这也就意味着,一旦中国政府拒绝美国政府的要求而杜鲁门又一意孤行的话,中美之间将不可避免的爆发战争。
会议结束后,杜鲁门让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和战略情报局局长多诺万留下,先问胡佛:“日本最新研制出来的兴奋剂配方搞到了吗?”
“是的,不过,因为文字上的差异,给我们配方的日本人也不知道上面两种药品成分究竟指的是什么。我们还需要策反一名高级研究人员。”
美军能够在澳洲突然雄起就赖兴奋剂之功,不过作为只有总统才有资格接触到的最高国家机密,杜鲁门也是成为代总统之后才有权知道。
和日军最早使用的兴奋剂有所不同,美军使用的兴奋剂在剂量上有所削弱,再加上他们严厉控制单个士兵的使用次数,这就使得直到谢伯顿战役爆发也没发生类似于朝鲜共荣军的“兴奋剂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