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1 / 2)

盛唐不遗憾 朕御山河 2015 字 2022-10-05

李安自然知道自己提出的全民普及教育,多多少少的都会触碰这些读书人的利益,触碰一些贵族的利益,不过,这也是为了大唐帝国的大局着想,总不能一直这么愚民吧!愚民教育的后果就是只有少数贵族才能获得教育,出现人才的几率自然也就非常低了,而普及教育的好处,就是可以从全天下选拔人才,这样发现人才的几率就比较大了,可以更好的选拔更多的人才,总之,绝对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而这些酸儒根本不这么想。

国子祭酒的胡子都白透了,也没有几天好活了,可这酸臭的脾气却一点都没有改,就算到死,他也要全力维护自己这一阶层的利益。

“听说李侍郎上奏陛下,要在全天下开办大量的学堂,让所有孩童全部入学,而且,还要从国库里面拨出钱款,所有孩童的全部学费,都由朝廷来负担,不知可有此事?”

国子祭酒开口问道。

李安笑了笑,开口说道:“恩,祭酒的消息很灵通,确实有这么回事,这是本官的主意。”

国子祭酒一听,情绪马上就激动起来了,激动万分的争辩道:“李侍郎怎么能出这样的主意呢?全天下的孩童有多少,如此多的孩童,上学费用都由朝廷来负担,国库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这个负担未免太重了一些吧!况且,平头百姓只要勤奋努力就能有口饭吃,读书反而会耽误时光,若是人人都读书考功名,那么,又让谁来种地,谁来做工匠呢?如此一来,岂不是要天下大乱了,自古以来,不同身份的人,就应该各司其职,普通贫民就应该干贫民该干的事情,如此才能江山稳固,百姓安居乐业,如此……”

真不愧是读书人,这老头说起来一套一套的,从头到尾全部都是大道理,让人根本就无从反驳。

“不愧是国子祭酒,一张嘴就是滔滔不绝,让人无从反驳,祭酒所说和所担忧的事情,自然都是很有道理的,这也是本官早就考虑过的事情,不过,为了大唐的未来,为了普通贫民能够有一个较高的修养,推广普及教育是势在必行的,对于祭酒和众人的担忧,本官会一一解释的。”

李安开口说道。

国子祭酒闻言,沉吟了片刻,点头道:“老朽也很想听听李侍郎的高见,诸博士,助教,直讲和学堂的学生,相信也都很想听听李侍郎的高见,不妨让他们也一起来听一听,不知可否?”

李安笑着说道:“为什么不可以呢?本官也正想与诸位博士助教,还有学堂里的学子交流一下想法,这最合适不过了。”

“如此最好,李侍郎请入正堂歇息,老朽这就去安排,大概要等半柱香的时间。”

国子祭酒说着,转身前去安排学生和老师了。

李安则坐在正堂里歇息,顺便看看房间里的摆设。

这个国子监是大唐的最高学府,里面的各种陈设,自然也都是最好的,毕竟,有时候还会有周边小国的文化人过来参观,若是档次太低,那是会被笑话的。

在国子监,最大的官就是国子祭酒了,这是一个从三品的大官,品级真的是不低了,祭酒之下有两名司业,官职品级是从四品下,也是大官,他们三人主要负责儒学训导之政,总管国子学,太学,广文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这七个单位。

小官只有两人,一个是国子丞,从六品下阶,还有主簿一人,是从七品下,都是负责管理这等俗务的。

相对于五名负责管理的官员,国子监的教师就比较多了,其中,最高等的国子学就有博士五人,也是有官位品级的,是正五品上阶,主要负责教授三品以上大官和国公的儿孙,以及从二品以上的曾孙,地位不达标的人,他们是不教的,所以,若是让他们教授普通贫民的子孙,他们会觉得这是一种羞耻。

在博士的下面,有助教五人,是从六品上阶的品级,主要是辅佐博士教学的,水平和地位都不如博士。

还有直讲四人,地位比博士和助教都要低。

另外,由于学堂的学生要学习四书五经,其中,五经中的每一个都配备了正五品上阶的博士两人,合计十名博士。

如此一算,国子学的博士一共有十五名,加上四名直讲和五名助教,一共是二十四人整。

太学的档次比国子学要低一些,有博士六人,助教六人,但他们的品级都比国子学的博士和助教要低一级,也就是低了四个档位,主要负责教育五品以上大官的儿孙,还有郡县公的儿孙,从三品以上曾孙,太学也学习五经,但每个学生只需要学习其中一门即可,每一个经有一百人,其中,京城的学生七十人,东都洛阳来的学生十五人,还有负责讲课的典学四人,掌固六人。

广文管只有博士四人,助教二人,地位不高。

四门学的学生比较多,仅负责教书的博士就有六人,助教六人,直讲四人,主要负责教育侯伯子男这些爵位,还有庶民之中的优秀人才,有学生三百人,典学四人,掌固六人,东都学生五十人。

至于律学,书学,算学,都是教授八品以下,以及庶民之中的优秀子孙,地位都比较低。

这些等级分明的学堂,反应了在大唐帝国,身份不同的人,会得到不同的教育机会,一个人就算再优秀,但若是身份地位低下,那么就很难获得比较好的教育机会,甚至连进入学堂的机会都没有,而这是非常不公平的。

很快,国子学和太学等几个学堂的博士和助教,以及国子学的部分学生都被集中了过来,准备一起听听李安的高明见解,而李安也当仁不让,准备好好的与他们辩论一番,从不同的角度,一点点的打消众人的疑虑,让他们明白普及教育的好处,从而支持李安的想法。

“人不少啊!”

李安抬眼一看,足有近二百人,黑压压的一片,除了博士和助教,剩下的全都是身份和地位很高的贵族官员子弟,有好多还是李安见过的老熟人的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