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川上的守敌明显比小金川更为谨慎。集结起来的千余人的队伍虽然队形也很密集,至少在新军精干们来看是如此,不过却没有直着身子如墙靶一样冲过来。
这些集结起来的守军预备队似乎是有所训练与准备的交替掩护着冲过来。负责掩护射击的人卧倒在地面上用早已填装好弹药的火绳枪铳开火,进攻的敌人则是猫着腰低着身子前进。
而且在进攻的时候没有人人都带着火把如同靶子一样前进,而是每个小队的队长用竹竿前抬着一盏发出微弱光亮的灯笼进行前进。勉强能够让大部队在这险峻的山岭上不会因为走错了路而摸到山崖下去。
“还挺像回事儿啊?”宋子悦不由的叹道。从当年跟着张海起事算起来,见到的国内乃至国外的敌人也不少了。这似乎是为数极少的几支在猛烈火力下懂得隐蔽前行的队伍。
“敌人进行反扑,而且如果以很谨慎的态势使得我们无法在一定距离上充分的发挥枪铳的效率,那么我们就对敌人发起‘反反扑’,用手榴弹做为压制掩护,逼近到近距离上扫荡敌人?大家有没有信心?“战前作战准备的时候宋子悦的话回荡在负责突击的突击队员们耳边。
针对作战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突击队员们在进攻前就做了充分的准备,这在最大限度上的减少了夜间作战通信联络上的压力。
新军主力部队的手榴弹性能相比一战德军用的那种黑火药手榴弹甚至抗战八路军正规兵工厂生产的黑火药手榴弹的差距无疑是巨大的。
由于生产不出合格的现代助爆剂,在17世纪就是把手榴弹做到后世反坦克手榴弹那么大也根本无法把如四等板甲后部一般薄的铁弹壳炸出几十弹片来。大多数情况下都和抗战八路地方分区那些不合格产品差不多,上铁弹壳有的时候就算是刻槽往往也是一炸两瓣或者几片,这大破片的威力还往往不怎么大。
为了解决手榴弹爆破力低的问题,最终只能像大号炮仗那样用硬纸做弹壳,然后在内衬一些铁沙铁片。火绳塞做为拉火引爆方式,经过不少测试和改进,由精干的投弹手去投掷手榴弹可以把手榴弹投掷到二十米远左右的距离上,并在这个距离上的成功引爆率达到七成以上。
这种一斤十两大概一公斤左右的“炮仗弹“因为减轻了弹壳重量。可以装三百五十克左右的精制黑火药,靠装药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黑火药添加剂和加工工艺相比工业时代不足带来的问题。
当然,这种手榴弹因为过重,实战投掷距离实在有点近,突击队员们分成两组:突击组和投弹组。
当敌群逼近到二十步左右的标枪和投掷武器威胁距离范围内的时候,十名突击手迅速展开了燧发排枪火力,精确的把五十发子弹打到了最前面之敌的上身重要部位上,几十名在前排前进中的敌人被打到在地,而接下来的第二轮开火则彻底的压制了微弱的光亮中暴露出来的敌人。
而在这个时候十名在投弹成绩上最为出色的突击队员在准备好了每人十二枚手榴弹之后冲到距离群敌大概十几步二十米左右的距离上把一枚又一枚的黑火药手榴弹在打开了拉火管之后投了出去。
两轮间隔不到几秒种的时间内,二十枚黑火药手榴弹在连绵百米左右的敌进攻阵线爆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