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降世,乃传一字曰之为“道”,立道之言,唱道之名,论道之动,务道之本。又收高徒四位,周游列国,传其教义,分别乃是南华真人、冲虚真人、通玄真人、洞灵真人是也!
于是其教曰:“道教!”
老君这边传教,西方闻风而动。准提道人对接引道人言道:“道兄,太清圣人立教,以“道”为名,你以为如何?”
接引道人说道:“善哉!大道之中,包含天道,天道之下,乃是人道。鸿钧老师一道传三友,身合天道。太清圣人舍“天”而取“道”,岂非大智者欤?乎道者,含天地人,包罗万有,可阐而述之,可截而取之,可破而立之,与三清之道,不悖不逆,足可传承不朽!”
他虽然未能如镇元子一般看得长远,未想到人道之隐患,但到底有大智慧,也隐隐看出了太上老君立教的深意。
准提道人说道:“彼不动,我亦不动。彼既动,吾亦当前往东土行事!道兄有大智,贫道之教,要如何传法,还请道兄指点!”
接引道人说道:“同为西法,理该如此!吾已有定计,你且来看!”因做法,在半空书一大字,闪烁金光。
接引道人问准提道人道:“你看此字为何?”
准提道人视之,其字上如穹盖,下平以承之,其中还有一“人”字。
准提道人答曰:“此乃“天”字是也!”
接引道人说道:“你此去东土,非为传我西方,实为乱彼道统,好使我有可趁之机。既如此,彼舍之,吾取之,异日与其对论起来,庶几亦不离老师之道!”
准提道人不解,问道:“‘天’之一字,众仰而视之。敬而远之,亲而实疏之,何以立教哉?”
接引道人微微一笑,说道:“你再看来!”用手一指,其字顿时一改,“人”字变大,居于前。穹盖下,平底起,如同天地俯仰,居于后。
准提道人说道:“此“仁”字是也!”猛然醒悟过来。不由抚掌大赞:“妙哉!妙哉!敬天地而远,独亲于人!凡夫俗子。能不顶礼膜拜乎?以此足可乱道也!”
接引道人说道:“若要亲于人,单“仁”字尚嫌不足!”于是又在“仁”字下方,书了“义、理、智、信”四字,独无“道、德”。
准提道人心领神会,稽首拜道:“道兄之意,吾已然明了。”
接引道人又叮嘱道:“师弟。你此去东土,虽是元神转世,临凡,但仍然不可在轻易露了自身根底。否则,日后西法东传,另有挂碍!”
准提道人应道:“我自领会得!”
于是大计遂定!
却说鲁国陬邑,有一大户,曰叔梁纥,乃是宋国主政大夫孔父嘉之后。因祖上避祸而至鲁国。叔梁纥正妻施氏,生九女而无子。妾生长子孟皮,有足疾而不能为嗣。于是叔梁纥求颜氏女,得颜征在是也。
颜征在时年十八,而叔梁纥已逾七旬,婚配于礼不合,因闻尼山之神灵异,叔梁纥与颜征在遂在尼山巢屋而居,并时时至神庙拈香祷告,乞求早生贵子。
一日,二人正在庙中叩拜,突见神龛之下,窜出一只雪白狐狸。二人驱之庙外,白狐盘桓不去,高鸣不已。细听之,似乎是“儒家兴,孔宣王”之语!
二人归而得孕,逾十月,突然有四不相从天而降,至门前,口吐玉书,其上有字,颜征在得而观之,乃是“水精之子,继衰周而素王”。征在以为祥瑞,以彩巾系其角,四不相遂去。至次日,又有二龙绕室,五星降庭,天帝下旨,奏钧天之乐,时人多有得闻。于是颜征在产得一子,因在尼山祷得,故名为“丘”,字“仲尼”,后人称孔子是也!
因孔子出世,在齐鲁之境,时姜太公斩将封神,余威犹在。邻人因见四不相至庭,或以为太公转世者;因有天帝下旨,奏钧天之乐,或以为天感生圣子者;又因有白狐之语,或以为孔宣所化者。议论纷纷,莫衷一是,但皆以为是神圣降世。于是孔子甫一出世,其名已传遍齐鲁之境矣!
及其大,乃立一教曰:儒,解一字为“仁”,曰: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以“义、理、智、信”辅之,广收门徒三千,有七十二贤者,周游列国,助其传播教义。又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说,迎合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