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8 纽约纽约(2 / 2)

大艺术家 七七家d猫猫 1691 字 2023-07-31

大都会美术馆的专题展、外外百老汇的实验音乐剧、下城区小意大利新开的烤肉餐厅、罗斯福岛的缆车夜景旅程、中央公园草坪上日光浴的悠闲下午……这一切都让纽约充满了闪闪的新意。

贝尔一家,也就是在九十年代逐渐变好的纽约之中获得了新生,十一干洗店逐渐走上轨道、埃文-贝尔进入外外百老汇开始学习、泰迪-贝尔一边帮工一边读书、海瑟薇一家的慷慨帮忙。生活总算是在逐渐好起来。

这样的纽约,变得主流了。对于许多人来说,这是好事,包括贝尔一家,没有纽约的改变,也许他们在本森赫区的十一干洗店也坚持不了那么久。但对于纽约这座城市来说,却不见得是好事。

纽约少了覆盖在城市表面上的那层油垢之后,多了些规矩,但也多了安全、多了选择。如果不是在争抢出租车时依旧可以看到市民们凶狠的模样,又或者是一整年也不到皇后区去一趟,那么的确会以为这里就是天堂。

但是,伴随着纽约血液里的主流越来越丰盈,属于城市的韵律却在消无声息地一点点消失。这座城市被精品和庞大的媒体集团所包围,华尔街的金钱铜臭味开始取代纽约原本的街头随性感,弥漫在街头每一块砖的缝隙里。即使是在街头肆无忌惮张扬着自己个性的地下表演者们,也无法掩盖城市空气里那喧嚣、浮躁、夸张的金钱味道。

金钱至上的理论,让纽约从八十年代的腐朽之中蜕变而起,但同时也让纽约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遗失了自己。

城市,何尝不是一个人呢?这就好像一个穷书生,一贫如洗、步履蹒跚、食不果腹、命垂一线。但是这个书生依靠着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尊重、赢得了荣誉、赢得了权力。伴随而来的,就是五光十色、目不暇接、歌舞升平、大鱼大肉的美好生活。这件事本来很美好,很励志,很激励。但是当书生遗忘了自己的出身,开始一味地在金钱、权利、名望构成的欲海之中浮浮沉沉时,所有一切就失去了原本的味道。

纽约就是如此。

时代广场变得干净整洁了,游客云集,但却少了在广场中心赤足起舞的芭蕾少女和脏话连篇的嘻哈少年;四十二街变得整齐规范了,也成为城市一景,但却少了在生活基层苦苦挣扎的邻里之间的相互关爱,只留下了无限的荒淫和肮脏;帝国大厦、中央公园、自由女神像,这无数的经典吸引着全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到这里有玩,但却少了纽约客们熟悉的平房和街道,以及地铁里纷繁的涂鸦艺术。

这是一座很美好的城市,曾经是,现在是,未来也是,只是,在不同的时空里,美好的亮点都有所不同。现在的纽约,车水马龙、高楼林立、繁荣昌盛,但是金钱所构建的牢笼,却把所有纽约客们都变成了囚鸟,无法再振翅而飞,只能被囚禁在这座偌大、空旷、没有生气的城市里。

看着眼前的自由女神像,现在已经成为了观光客的天堂,放眼望去,埃文-贝尔猜测周围估计真正的纽约客也寥寥无几。这是一座充斥着纽约客的城市,但同时也是一座空城:因为构成城市灵魂的人们都已经迷失在偌大的钢筋森林里了,而城市的精髓也悄然在五光十色之中消失殆尽。

埃文-贝尔从来都不掩饰自己对纽约的喜爱,即使他现在有能力离开了,但他依旧不愿意离开这个充满回忆的“牢笼”,依旧固执而幸福地坚持在王子街上。这里不仅是贝尔家崛起的开始,同时也是贝尔家扎根的土壤,只是,贝尔家似乎没有跟上纽约金钱化的步伐,留在了新千年的门槛前,巧笑颜兮地守着纽约客最后的一点坚持。

埃文-贝尔不由感叹,“纽约,我深深地爱着这座城市,但是你却总是让我失望,焚烧着我内心最后的一点点希望。”

求月票!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