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文-贝尔先是huā费了半个月的时间在“神秘肌肤”的后期制作上,其实无论是剪辑还是配乐,埃文-贝尔在拍摄过程中就已经心里有数了,只是这是自己第一次独立完成后期,他难免会慎重一些。所以耗费的时间比预期长了一点。
随后,埃文-贝尔就投入了图书馆的海洋之中。在哈佛大学,比埃文-贝尔勤劳的学生数不胜数,埃文-贝尔一天到晚待在图书馆的行为并不算稀奇。只是,对于埃文-贝尔来说,过去这两年来,他几乎都没有如此全身心投入学习中去了。
心理学书籍、建筑设计书籍、怀俄明州地理风情相关书籍、还有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相关书籍、包括同xìng恋相关史实的书籍……埃文-贝尔只觉得每一天的时间都不够用。当一个人全身心投入知识的海洋中,只会觉得自己实在太过渺小,都说活到老学到老,就是这个道理。因为世界上再全能的人,总有自己无法顾及的部分。即使不务正业如埃文-贝尔,现在让他去鼓捣电脑编程,他一样是一脸茫然。
心理学的书籍他前前后后已经翻了四年多了,但依旧有大量没有接触的范围,即使是同一个理论不同的著作,从不同作家的角度去看待,也会有新奇的东西出现。更不用说建筑设计了,如果要去研究城市规划建设、水利工程规划、室内设计等方面,估计就算埃文-贝尔读完博士,也无法方方面面都了解到。
这一段时间,可以说埃文-贝尔是繁忙的,因为他甚至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很多时候仅仅是一个三明治就算解决了。但也可以说埃文-贝尔是清闲的,因为他只需要投入书籍之中,专注在一件事上,什么电影、什么音乐都暂时抛在脑后,而所有的记者也似乎都遗忘了世界上还有一个叫做埃文-贝尔的存在,哈佛大学成为了埃文-贝尔生活中最后一块清净之地。如此全神贯注的姿态,就算是当年撰写论文的时候也是没有过的。
期间,马克-扎克伯格有找过埃文-贝尔两次,这是指除了在宿舍无数次的聊天之外,他专mén找埃文-贝尔了两次。两次时间都不长,毕竟以两个人说话和打枪一样的速度,而且不客套,只说重点,的确不需要太长的时间。
马克-扎克伯格主要是将自己对“脸书”未来的发展计划和埃文-贝尔谈了谈,大部分时间是马克-扎克伯格说,埃文-贝尔听,偶尔给出一些意见。仅此而已。
其中,马克-扎克伯格详细询问了埃文-贝尔对于融资的看法。这有些蹊跷,因为这应该是埃德华多-萨瓦林的专业才对,不过仔细想想,埃德华多-萨瓦林这种正统的商人,其实对于风险投资公司并不感冒,而埃文-贝尔虽然是mén外汉,但马克-扎克伯格可不会忘记,数字音乐商业化和选秀节目两个大方案,都是出自埃文-贝尔之手的。
其实,埃文-贝尔知道,风投是一把双刃剑。在现在这个时间段内,成长前景被看好、成本增加,这样一个新成立的硅谷公司一般都会寻求风投们注入大量现金。但如果风投们却是投入了大量资金,那他们将厚颜无耻地拿走公司的优质资产而获益:比如公司四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的资产。事实上,纳普斯特(napster)的创始人肖恩-帕克就经历了这个过程,他在与风投们的意志之战中败北,结果被踢出了自己的公司。所以,风投的投资和人才资源固然很有yòuhuò力,但往往会让公司失去控制权。
以前,埃文-贝尔对这些其实了解得不是很深,只是有一个单纯的想法:风投就是短期投资,注入资金,得到回报,然后就撤走。这个想法其实是太过天真的。不过自从对皮克斯工作室有了想法之后,他或多或少有了一些深入的了解,这方面泰迪-贝尔显然比埃德华多-萨瓦林聪明先进多了。
所以,如果“脸书”前往硅谷寻求融资,风投是一个不错的方案,但同时,独立投资人会是更好的选择,因为可以保持马克-扎克伯格这位个xìng十足、掌控力强势的创建人的超然地位。另外,前往硅谷资金是一方面,那里的人才储备丰富也是重要原因。
埃文-贝尔和马克-扎克伯格jiāo流过后,没有太过问这其中的事情。一直到四月底的时候,埃文-贝尔才知道,原来马克-扎克伯格已经和肖恩-帕克见过面了,而肖恩-帕克也提出了让马克-扎克伯格前往硅谷、不要广告赞助的说法。这让马克-扎克伯格和埃德华多-萨瓦林发生了两次剧烈的争吵,每次争吵完马克-扎克伯格或多或少都会询问一下埃文-贝尔的意见。
看来,不知不觉中,一切还是按照历史轨道发展着。
爆发求月票,求订阅!加更稍后。
<a href="/cdn-cgi/l/email-protection" class="__cf_email__" data-cfemail="ae8fee">[email protecte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