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族人,人品虽然没有问题,但是不是每一个人的能力都达到了入选标准。余安之看在族人的份上聘用他们,好心的给他们一个缓冲期,派人用心的教导他们,让他们可以从一张白纸,从什么都不会,一点点的成长起来。三个月试用期过后,确实太过笨拙的,怎么都无法胜任工作的,这才会解聘。
解聘的人,也会发一笔遣散费,算是对族人的关照。
在这一方面,余安之和余睿之,都做得很好。被解聘的族人,不但没有怨恨他们,反而心生愧疚,只觉得自己太过笨了,浪费了东家的精力、时间和财力。
回到家里,就有意无意的,小小的宣扬了一下东家是个仁善之人。一时之间,余安之在家族里的名声,空前高涨。
附近村落的人得知,纷纷前来安泰商号应聘。
余睿之根据余安之的指示,利用这个机会,有大量招收了一批人品过硬的人。这一次招聘,有不少意外之喜,招收到了好些原本紧缺的人才。
余安之对老家的人,好感度升了不少。
她和二哥、母亲商议过之后,以商号的名义,出资在老家修建一个希望学堂。余氏宗族和相邻的两个村落,但凡五岁到九岁的孩子,无论男女,都可以免费入读三年。
这里的免费入读,指的是不收学杂费,书本费和笔墨纸砚的费用,还是要收取的。不过,学习成绩优异的,也就是成绩前十名的,有奖学金。
奖学金不少,就连第十名的学子,得到的奖学金,都足够支付书本费和笔墨纸砚的费用。这也就是变相的,支持那些可以在科举路上走的远一点的学子。
学完三年之后,只要学习不太差的人,就可以参加童生试了。考取了童生,也就算是个文化人了,相当于一个加强版的小学毕业生了。
燕国的读书人,比后世那些读书人,要用功多了。后世的小学生,太过娇气,学的东西也太杂,兴趣班太多了,还看电视打游戏,精力都被分散了。
而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启蒙阶段,就要写大字,就要读那么多的书籍。比起后世幼儿园的孩子,还有小学生,课业要严谨、繁重多了。而且,这个时代,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学子除了读书,还是读书。
除了希望学堂,余安之还办了一个扫盲班。
因为没有电,在夜晚上课不方便,所以这个扫盲班,是隔三天上半个时辰。招收的学生,不限年龄,不限男女。只要不是品性恶劣之人,都可以去上,而且还都是免费的,不收学杂费。
扫盲班为期一个月,主要是教大家一些日常用的最多的字词,比如自己的名字,家人的名字,蔬菜水果,如何写契约看契约。还有,就是简单的算术,让大家在买卖东西的时候,不会被人给骗了。
同样的,扫盲班的人,前五名的,也有奖学金。
这五个人,如果有意愿继续上学,余安之还会提供帮助,让他们进入希望学堂,跟着孩子们一起读书。日后,这些人若是可以考过童生,余安之还会赞助他们每人一年十五两银子,继续考学,走科举之路。
正规的书院,一年的学杂费,大概十两银子。十五两银子,还余下五两,省着一点的话,足够一年的生活费和置办笔墨纸砚了。实在不够的,还可以去勤工俭学,比如给书院扫扫地、种种菜什么的。
当然了,以余安之的财力,她大可以多资助一点。
很多人,都不理解,都觉得既然都做好事了,干嘛不多给一点银钱,把这事做的更加漂亮一点?如此,这些人日后对她的感恩之情,肯定要浓厚许多。
就连余睿之,都忍不住问自家妹妹:“安之啊,既然都给了十五两银子,为啥不多给五两呢?多给五两,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五两银子,省一点的话,确实够基本的生活费和置办最差的笔墨纸砚的费用。然而,想要用好一点的笔墨纸砚,以及若是生病了要看大夫,或许家里遇上难处了,想要稍微贴补一下家人,那就远远不够了。
余安之好笑的摇摇头:“二哥,升米恩斗米仇,这样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多了!再说了,我办学和赞助那些人,又不指望他们每一个人有良心,日后会有多么的感恩。我啊,只要凭借自己的本心去做事,能在一百个人之中,收获两三个人的感恩就足够了!”
“升米恩斗米仇?”余睿之喃喃自语,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