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同胞就给他们送来了机会,于是马家军踩着河州回族人民的尸体踏上了崛起之路。
为什么说杨增新赶了个好机会呢!因为河湟起义平定还不到一年,当地反抗势力依旧存在,一片混乱,满清需要一个人,一个能够解决这等乱局的能臣。
于是他就上马了,回族聚集地可不比中原汉族地区,受到统治阶级的思想洗礼,更别说这河州地区有着反叛传统,百姓满脑子都是不服就干,稍有不慎,便是粉身碎骨。
杨增新手段够硬也够软,一把大刀一把糖,反叛势力是绝对要铲除的,他当然知道,所以,亲自带人日夜不断监察河州全地区,最终让他弄平稳了。
最主要的不稳定因素没了,接下来就是治理的问题,河州因为连年战乱,基本上当地十不存一,人口稀少,就算想扭转当地局势,可也没人哪!
但是办法总是想出来的,作为久经官场磨练出来的老油条,他将眼光放在了中原地区、沿海地区,河南河北自是不用说,当地人口太多,地都不够种的,哪里能养活自己。
而沿海地区,例如山东,因为战争的缘故,百姓不得不出走,这些流亡人口就成了一大亮点,或者其它地方长官会不喜这些人。
因为流民的大举进入,会妨碍原本富庶平和的地区治安,但是杨增新不会,河州本来就是乱的,还能再乱到哪里去?
于是,他堂而皇之的宣布减免钱粮赋税,当然,这也是满清给他的便利,要想马儿跑,哪能让马不吃草。
在这种情况下,流民不断涌入河州地区,相比于保持了既定习惯的回族等少数民族,汉族绝对是农耕的一把手,农业生产在这些流民的努力下蒸蒸日上,能吃饱饭自然就不会有人想着闹事。
河州最根本的就是社会压力过重,弄得百姓根本活不下去,这一点已经解决了。
其次就是教育问题,中原文化对回族等少数民族的影响不深,这使得原本野蛮习性一直保留在他们心里。
于是,杨增新带头捐款,重新修缮了风林书院,在他的带领下,当地富商大贾、各界名流纷纷捐款,资金充裕的河州相继开办了龙泉书院、爱莲书院,请了不少儒家老师傅,学风那叫一个正。
这就是政绩呀!只要满清不瞎,杨增新的升官指日可待,果不其然,1907年,他当上了新疆陆军学堂总办,负责训练新建陆军,培养军事人才。
这倒是合了他的愿,要知道一个以班超为偶像的人,自是不甘于天天主政一方,带领打仗也是另一种能力。
西方这些新式练军法,他早有研究,嘿嘿!算得上满清里面少有的明智之人。
在他任职期间,士兵训练那搞的叫一个漂亮,新疆新军在全国那都是排在前列的,就是武器装备稍逊了一点,毕竟是偏远地区,后娘养的,肯定没有北洋新军、湖广新军来得精良。
短短三年内,他做过阿克苏道尹,也做过镇迪道尹兼新疆提法使,偌大一个新疆被他搞了个遍,熟得不能再熟了。
当然,新疆各界对杨增新还是有一定好感的,一个能臣干吏被所有人看好,因为他的一举一动都能给人带来实质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