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2章 伏法(1 / 1)

“姜立,你敢!李宗仁,你们合伙来骗我,把我骗到洛阳来......”韩复榘有些惊恐地想要破口大骂,不过马上被涌上来的士兵直接给堵住了嘴,两个孔武有力的士兵直接将韩向方按倒,将其捆了起来。

李宗仁面色铁青地坐了回去,现在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看姜立这架势,哪怕是委员长亲自出面,只怕也是挡不住了。只不过李宗仁不知道的是,在韩复榘这件事情上,姜立再次跟蒋委员长联系过,早已经达成了默契,而此时,蒋委员长的人已经过去安抚韩复榘手下的两个军长。避免军队出现哗变。

看样子,蒋委员长直到现在都还没有知会李宗仁,姜立心里默然,此时自然不会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去点明。怪不得李宗仁在南方那么多年始终斗不过蒋委员长,单是这手腕上,确实差人一筹。甚至姜立自认要是到了蒋委员长的地头上,恐怕也只有夹着尾巴的份。就是当年的红色势力,在南方的时候,也被压制得抬不起头来,毕竟当初在瑞金确实发展过一段时间,在战争上的错误也确实是由苏联的瞎指挥。但根据地却有一个致命,且无法突破的瓶颈,那便是没有足够的武器来源,自己不能大量制造武器,仅靠自身的缴获,还有其他门路弄过去的一些武器,是没办法撼动国*军在南面的地位的。后来长征到了北方,靠近了苏联,才慢慢恢复了元气。谁想在蒋委员长的地头上斗过人家,难度还真不是一般的高。至少姜立不认为自己能有这个能耐。

砰,砰!就在会议大厅外,几道刺耳的枪响,让在场不少人脸上有些快意,也有个别些许色变。毕竟当初万福麟的手下也有一些人没有选择跟万福麟走,里面有几个将领被请到了这次会议来。

哪怕是阎锡山也不禁脸色不太自然。毕竟韩复榘的位置跟他也是差不多的,再说他接连丢了忻口,太原,丢失的土地也不比韩复榘少多少。连韩复榘都毙掉了,他的结果就算好一些,恐怕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周玳那边也有些惊惧地朝阎锡山看来。

“今天这个会议没有针对谁的意思,但有一点,必须显示西北军的决心,谁敢畏战,惧战,不战者。违抗军令者,从哪一级开始,我就从哪一级杀起。哪怕对方打着逃到南面去的态度,别说这次我逮到万福麟,就算没逮到,将来有一天,只要机会到手,我也会将其揪出来以正军法!不然我对不住那些死难的上万将士。更会动摇到所有人的抗战决心。要是抱着打不赢就跑,死道友不死贫道的想法,相信今天的事例应该足以让在座的各位引以为鉴了。”

姜立扫过在场的所有人一眼之后,语气一顿,“好了,现在咱们来讨论一下后面的战事。清除这点渣滓,再来看会场眼里的人,顺眼多了。”

听到姜立的话,在场不少人轻笑了一声,阎锡山也不禁松了口气,他以前就软禁过冯玉祥,所以对于眼下这种情形也不会觉得陌生。不过听姜立证据里的意思,并没有怒火牵涉到他身上来的意思。总算还是讲些道理的,毕竟晋绥军在忻口,太原战败并非他所愿,毕竟山西是他的老巢。

吴克仁与于学忠两人对视了一眼,尤其是于学忠,之前还认为应该以大局为重,不过现在看来,他们对姜立的认知还是太浅了,不仅仅是万福麟这样一个军长,就连韩复榘这样的集团军司令也是说杀就杀了。

“从檀自新到万福麟,再到韩复榘,这杀的人是一个比一个官大,不过非如此不足以解气,非如此不足以震慑军中诸将,司令治军,确实非同一般。从今以后,就算再有人畏战,也得掂量掂量。”相比起之前一直在河南练兵的于学忠,吴克仁感触更多,出了会场之后,脸上还带着一丝莫名的神采。

“连韩复榘都给枪毙了,哪里还有人敢顶风作案。”于学忠摇头道,“说起来也是万福麟咎由自取,怨不得谁。”

“自然是怨不得谁,眼下日军来我民国之意再明显不过,这个节骨眼上,还玩以前保存实力的一套,还想当军阀,不是找死吗?真要是都跟他一样,逃得了一时,总有一天当了亡国奴才幡然悔悟。”吴克仁冷然道,这次他的部队便是差点被日军所截断,对于万福麟的所作所为,自然更加痛恨。

“姜副主任,徐州那边还有不少军务,另外这次韩复榘授首,我还要回去弹压鲁军各将的情绪。就不在这里多留了。”李宗仁向前来送行的姜立道,结束了会议,倒是感觉姜立也不算难相处。

“也好,徐州会战,事关全局。关键时候,我会派兵相助的,若是中原与徐州战场能相互呼应,击阻日军于徐州城下,对于日军之气焰,将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对于民国之意义,也无可估量。”姜立认真地道。

“若是河南这边能与徐州联动作战,徐州还真有可能守住。既然姜副主任如此说,那到时候我就不跟姜副主任客户了,若是徐州有变,确实还需要姜副主任派出一支得力部队抄袭日军后路,与守军来个南北对攻。”李宗仁眼睛一亮,中原野战军团主力犹存,中央在徐州那边也是调集大军。

“内部的恩怨再大,也大不过日军的威胁,既然眼下是一致抗战,只要机会允许,西北军就去抄日军的后路。”姜立语气笃定,哪怕因此便宜了中央军,也在所不惜。事实上日军在没有完全拿下郑州的情况下,便去打徐州,后方是要有一定威胁的。且不提历史上的徐州会战如何,至少眼下,日军虽然调动大军,中原野战军团,有一定的机会抄了徐州战场日军的后路。当然,前提条件是徐州守军能正面顶住二三十万日军的压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