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一章:游牧民族的大招(1 / 2)

“朕很心动!”

“那陛下……”

“只是心动,明白吗?”

“……”

吕哲穿着有点随便,只是套着一个丝绸的长袍,光着脚丫子跑在一盆热水。他在宫城的时候一直都是穿着这么随便,怎么舒服就是怎么来,为了这个问题被一帮御史劝谏了多次,每次都是说会注意形象,但说完了该怎么还是怎么。

宫城修建了近十四年已经快要接近完成,目前还没有完工的只有极少的部分,例如一些林园和花菀。另外的各个殿和宫已经修建起来,那一处用玻璃搭建的光明殿更是进行了几次修改,变成了一处几乎是天宫才有的场所。

玻璃被发明出来已经有小十年了,起初因为产量问题只有皇室和一些勋贵在用,后面最先走入的教室的建设,到目前为止普通人家也能在窗户上装上。

不得不说的是玻璃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它改变了的建筑的修建方式。以前建筑的窗户没有纸也没有玻璃,除开一些特别富足的家庭,不然窗户的“洞”并不大。纸比玻璃在帝国更早出现,不过并没有被转变到除了书写之外的用途,还是要到玻璃没有出现并且被大量投放市场,又有官方建筑的引领,民间才出现变化。

玻璃说白了不就是沙子做的玩意嘛!工艺粗糙的时候,玻璃会有五颜六色的反应,想要完全透明是需要一次又一次的研究。起初宫城的光明殿就是一个五颜六色的产物,看上去无比的华丽,但只有吕哲深深地感到不满意。

小十年过去了,透明的玻璃早就被研究出来,依然是皇室和勋贵最先使用,等待教室为了光线充足而使用的时候,产量实际上已经足够投放市场。

吕哲并没有像诸多的“同行”那样将玻璃视为积累财富的重要发明之一,他之前示意工匠试验并制作出纸张,本来纸张也是能产生暴利的商品,偏偏他就只在成本的基础上赚取一些毛利。玻璃同样也是只保证毛利,然后大批量地投放市场,更甚的是吕哲将纸张和玻璃的制作方法卖出,卖的方式是收取专利费用,既谁生产多少给予多少知识产权金什么的。

说白了吧,吕哲是“拥有天下,富有四海”的皇帝……,哦,他没有将天下视为私产,但是他缺钱吗?不缺!对于他来说,有太多比赚钱更重要的事情。

纸张的铺开,有利于教化,使得更多人的可以获取知识,不再是看什么东西需要一大车的竹简。

玻璃的铺开意义可能没有纸张那么大,而且说实话也是吕哲想要使更多的人加入到工业化上面,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更加直白地说,是他想要给予一些研究人员利益,额外也是在为民族点开“化学科技树”做一种必要的推广。

不止是纸张和玻璃,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在吕哲的提醒下被发明或创造出来,他给予参与人员应该的酬劳之后,基本都是进行社会推广,拿起必要的生产专利费用。

专利费?对的,这个是现代人都知道的名词,它在华夏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里根本就不存在,也即是不管谁发明创造了什么,任何人都能够剽窃并用于商业经营。

没有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收益,华夏文明的几千年都在干什么?并不单单是因为儒家排斥奇技淫巧,然后阻止了华夏族群的科技发展,事实上就是发明和创造可以任意被剽窃才是最大的障碍。

试想一下吧,辛辛苦苦付出不知道多久的脑力和劳力运动,有了成果之后投入第一批商品到市场,然后发明人在隔几天之后发现市场上已经有山寨产品,发明人没有办法阻止任何人的剽窃,亦是无法来保障自己的权益,谁还脑子有病去专研、发明、创新?

剽窃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种“剽窃你的产品是你给面子”的思想几乎是地固根深。当一个民族根本不尊重发明和创新的时候,谁还会去发明和创新?哦,别扯什么四大发明,那已经上升到了全人类福祉的高度……也就是白贡献,谁都没领情。

吕哲的想法非常的简单,既然有这样的机会,他应该在自己能够做出一些事情的时候,将认为应该做的事情办下去。

同理,吕哲现在对于匈奴结束战争并西迁,西迁之前配合帝国进攻东胡的提议,他有点心动了。

匈奴这个部族对帝国是威胁,其实并不止是匈奴,任何草原上的部族对帝国都会是威胁。这一点在华夏长久的历史里已经不止一次的证实,因此哪怕是全国上下都不认为草原占来有什么用的时候,吕哲强硬地发动了对草原的战争,并且是在刚刚统一全国还没有整合力量就发动了战争。

“东胡确实是要比匈奴人口多和地盘大。”吕哲注视着张良,问:“你怎么看待这一点?”

张良穿得十分的正式,他也一直是恭敬地站着,听到皇帝那么问,平静地说:“取决于陛下对匈奴人的信任程度。”

吕哲对匈奴人能有什么好信的?他能够纵容本族一些人,不代表愿意纵容异族。

历史上匈奴分成了两个部分,是为南匈奴和北匈奴(也叫西匈奴),一部分留在了东方,另一部分向西迁徙。

南匈奴是被汉帝国打服了的那一部分,他们向汉帝国称臣,并成为类似于雇佣兵的部族,每每汉帝国要用兵的时候,会有匈奴中郎将召集匈奴的各个部落首领纠集骑兵,让这些类似于仆从军的骑兵跟随汉军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