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五章:秦北征(2 / 2)

所谓的旧长城段其实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在北疆设立的一条防线,这一条防线多次遭遇改动,有时候会向前延伸,有时候却是向后退却。建立那条长城之初,防御的对象并不是什么匈奴人,最开始防御的对象是义渠人,后面一段时间成了抵御大月氏向南扩张的防线。该条长城是用夯土方式,其规模也并不大,相对于秦国后面重新修建的长城来说,一条能算是巨龙,旧长城段就是一条小虫子。

扶苏任命蒙恬为北征军主将,内史腾为首席副将,李由为次席副将,这一次出兵十五万向北的最终目的地是靠近九原方向,战略目标是对因为后路被汉军截断的匈奴等胡人进行攻击。

对了,秦修直道因为时间短暂并没有一直延伸到九原,是到了肤施以北七十里外就被动停工,那也也是属于上郡境内的旧长城段区域。

汉王哲发出了帝国成立时间表,各个方向更是有汉军在向秦境逼近,很明显是一种对秦国还处于犹豫不决的不耐烦。吕哲没有表现出不耐烦之前,扶苏还能有时间犹豫或是讨价还价,可是当汉军在向秦境合围之后,扶苏光是用说的已经没有什么用了,还需要用实际的行动来进行表态,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蒙恬率军北征了。

本来在义渠的秦军是有二十五万左右,向北出击应该是兵力越多越好,特别是攻击的对象是机动性非常强的胡人。但是呢,蒙恬却是说出了不同的意见。

蒙恬认为秦国既然是要向汉王哲进行表态,那么并不是出兵越多越好,不要反而被误会成是要前往攻击处在沃野的汉军,要掌握一个尺度,这个尺度最好是表现出足够的诚意,但是又没有对沃野的汉军产生威胁,尽可能地让汉王哲相信秦国出兵的诚意。

十五万秦军是一个合适的数量,由二万的新式骑兵和五千乘战车构成中坚力量,然后再配以十一万五千左右步军和辅兵,这样的建制很明显就是一种辅助性质的偏师,也符合向汉王哲表态前去协助沃野汉军一同进攻匈奴等胡人的说法。

造成兵力制约的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是汉国逐步减少对秦国的资源输送之后,秦国的物资储备无法大规模的用兵……

扶苏做出表态又派出北征军,汉国那边的回应是原本屯驻于陇西地的共尉所部含陇西征召的七万也开始向北移动,原本向汉中郡开拔的汉南征军抵达巴郡的江州时停在原地,并且已经有部分的汉南征军乘坐船只经由长江输送前往南郡,三川郡方向的三个汉混编军团也只留下一个其余向中原开拔。

敌意的消除不但对秦国来说是一件好事,对于汉国那边也是减去沉重的负担,一切都似乎在朝着更好的一面发展?

蒙恬所率的秦北征军穿过旧长城段区域的时候,一支百人队左右的汉军游骑出现了。

这支汉军游骑的带队官是李良,他是前来向蒙恬进行必要的通报,带来了河曲一代的消息,也是商谈一些秦北征军必要的进兵细节。

目前被称为河曲的区域很广,不算吕哲新置的九原郡和云中郡,更是将北地郡和上郡的局部区域都包含进去,甚至还要加上部分的青塘高原区域。

李良所带来的山川舆图让蒙恬一见之后双眼发光,汉国最新一批的河曲山川舆图绘画得十分仔细,将地理面貌都进行了细微的标注,哪里是平原,哪里有水源,哪些地方又是山地或是沼泽地都标得清清楚楚。最为让蒙恬在意的是,汉国的山川舆图上标注着那片地域上的族群和部落。

“现在的河曲有那么复杂吗?”

“蒙将军,河曲目前被分为三个区域,分别是靠近南面的一代、北地和上(郡)地以北的一代,两地以西的一代,您问的是哪一片?”

蒙恬对于汉军将细节一再细化是持赞赏态度,没有什么比详细的细化更能使人一目了然,那么详细的划分也能够使为将者能用最少的时间对某个区域来掌握更多的情报。他问的是已经被汉国在地图上标明的“河西走廊”一部分。

这个“河西走廊”其实与历朝历代的那个“河西走廊”根本就不是一个地方。两汉设立凉州之后,河西走廊所指的其实是通向西域的狭长地段,包括的范围从青藏高原以东一直延伸到以北,差不多就是后世的宁夏自治区那一片。然而,目前吕汉命名的河西走廊却是不在华夏疆域之内,像是青藏高原以东就不是,该是更加靠近西方,位于青藏高原的更北方。

“原来汉军已经扩地这么远了……”内史腾看待山川舆图的目光是复杂的,一切只因为那张舆图上河套区域,甚至是向北延伸五百余里差不多都快侵占到浚稽山区域了。

浚稽山区域可是深入胡人的老巢了,要是再往北再增加两三百里,那可是燕然山这个胡人的核心。

李良听到内史腾的话似乎是愣了一下,汉军当然没有扩张那么远,哪怕是趁那片区域胡人空虚,汉军也不过是向北扩地大概二百里,离浚稽山区域起码还有四百余里。

显然,内史腾是将汉军的侦察区域显示图和疆域示意图给弄错了,不过李良才不会去进行解释。

蒙恬也在惊讶汉军在草原上的扩张,但是他最为在意的却是关于匈奴的动向,对于那些新出现的异族也十分在意,特别是李良介绍新出现的异族是来自汉王哲所说一个叫“中亚”,甚至更远的一个叫“欧罗巴”,由那两个从来都没听过的遥远所在迁移过来时,蒙恬唯一剩下的就是对世界之大感到由衷的赞叹。R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