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第二次英荷战争的节奏?(第五更)(1 / 2)

1663年11月下旬,佛得角群岛,晴。∈♀頂點小說,

秋冬季节的佛得角群岛正是一年中最干旱的季节,即便是素来以降雨较多著称的福古岛(去年一年东岸人测量到了495毫米的降水,与之相对应的,博阿维斯塔岛只有60毫米的降水,是最干旱的岛屿),这个时节天上也是没几个雨滴落下来的,整个大地就如同其地表颜色一般,灰暗、萧瑟,了无生气。

在这个带有撒哈拉沙漠特征气候的影响下,佛得角群岛历史上屡次发生大旱灾,从18世纪到20世纪70年代有数据记录的200多年中,竟然有58年是干旱年,累计造成了约25万人的死亡,且死亡原因多数是饥荒——在发生旱灾的时候,由于岛上缺乏河流、蓄水水库,不但导致人畜饮水困难,同时也会使得地里的粮食大面积绝收,而这无疑是造成饥荒的最主要因素,这里终究是太过于干旱了啊!

不过,佛得角群岛这15个大大小小的岛屿纵然缺点再多,也无法打消东岸海军对这里的觊觎。无他,佛得角群岛的地理位置实在是太好了,地处欧、亚、美三大洲的要冲之地,且圣维森特岛上还没露天煤炭可供开采,这对东岸人来说吸引力不是一般地大,也难怪海军部派了一批战舰组成临时特遣舰队驻扎于此了。

目前,东岸人已经通过各种途径陆陆续续往佛得角群岛移民了六百多人,其中五百名是来自淮安府的明人移民,剩下的一百多人是从巴西占领区强制迁移来的图皮印第安人。另外岛上还有数量在四百左右的特兰西瓦尼亚战俘劳务工,他们在数十名东岸雇佣兵(在意大利雇佣)的看守下,于圣维森特岛上修建码头、平整道路,同时试着采掘煤炭,工作还是蛮辛苦的。其生活所需用品及一应食水,由每天早晚两班的桨帆小船输送到岛上,因此东岸人也不虞这些外籍劳务工出什么幺蛾子,食水一断,那就是个死字!

整个佛得角群岛的农业生产也基本已经恢复到了往昔的程度,除了畜牧业之外。众所周知,由于佛得角各岛上河流稀少、水源极为匮乏,又缺少大型储水设施,故每年七成以上的降雨都被阳光蒸发掉了,因此农业发展得极为艰难,只在少数有季节性河流的平地上、在少数有水塘存在的火山裂隙处,才能发展起规模有限的农业,且多以种植小麦、玉米、花生、高粱等旱作农业为主,偶尔有一些农户在住所周边种些香蕉,就已经是岛上难得的佳品了。

据本土农业部派过来的几位技术员们长达一年时间的踏勘发现,整个佛得角群岛15个岛上适宜展开农业种植的面积不到总面积的10%,且能改造为水浇地的耕地面积甚至不足全岛面积的1%,约在3000公顷的样子(多位于圣地亚哥岛和圣安唐岛),其余全是旱地(且其中相当部分注定是无法利用的),也是够可怜的。

但正如前文所述,海军、交通部、南海运输公司等部委企业都看上这里了,因此使得执委会最终决定要拿下佛得角群岛,至不济也要拿下其中的一部分,以作为未来远洋船只、战舰停靠补给、避风及维修的场所,同时这里还能补充燃煤,多好,而这显然也正是本土选派了相当一部分移民和干部过来定居的原因所在。毕竟没有这些来自本土的民众,佛得角群岛上的那剩下的不到一千葡萄牙人实在不能让人放心。

1663年11月下旬的这一天,“执委会”号三甲板战列舰二副、海军中尉李泽*民正在普拉亚港内无聊地擦着自己的皮靴,这个贫瘠干旱的地方连个漂亮的娘们都没有,这真真是让海军李部长的大公子愁得不行。远处海面上开来了两艘悬挂荷兰旗帜的商船,李某人没有在意,因为这个时节经佛得角前往加勒比海的欧洲各国商船太多了,实际控制佛得角群岛的东岸人也允许这些外国商船靠岸补给,只要你缴纳一定数量的入港费用即可,反正东岸人的这支小小的分舰队此刻就停泊在圣地亚哥岛上,外国商船来普拉亚港停靠也不用担心会造成什么严重的威胁。

“这两艘荷兰商船,吃水不浅,应该是满载生活用品前往库拉索岛的吧。”李泽*民中尉扔下了自己的破靴,交给一名士兵去擦,自己则拍拍屁股起身,点了个烟斗抽着,看着正慢慢降下风帆靠港的荷兰船只,想道。

码头上有几名从本土调来的港务局官员上前交涉,他们身后跟着十多名普拉亚港的葡萄牙降军,这些人扛着火绳枪,嘻嘻哈哈的,一副即将向入港船只讨要好处的贱模样。李泽*民中尉抽完烟后就没再看这边了,他转身看了看身后连绵的火山,寻思着午后是不是去山里逛逛,那里有一些葡萄牙人的村庄,说不定有些乐子可寻,反正现在也是休假么,闲的无事,不玩白不玩。

不料就在他寻思着去哪里玩的当口,不远处码头上的钟楼却猛地被人敲响,李泽*民有些发愣,谁他妈敢乱敲钟,不想活了么?分舰队司令黄杨少校还在港口内住着吧,难道是黄司令亲自下令敲的钟?

李中尉猜得很对,事实上这次还真就是黄杨亲自下令敲钟的。而按照规定,听到钟声的在港的各级军官需立刻安排好手头的事务,然后集中到码头司令部内开会,而陆军军官则需做好防备工作,炮台第一时间进行戒备。

李泽*民中尉很快便飞奔到了佛得角临时特遣舰队司令部内,这个时候,各舰军官除轮值在岗的,基本都已集中于此了,而前阵子在与葡萄牙海军战斗时受了轻伤的黄杨少校也严肃地坐到了主位上,看着麾下的军官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