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东岸本土的著名圣母蒙虎曾经依据自己的所闻,写了一篇描述黑水苦役营的文章——《黑暗营地》——深入描述了黑水苦役营里苦役犯们的悲惨遭遇,他还着重提了那些“政治犯”(即伪清将官及里通鞑子的士绅)们人权遭剥夺的悲惨境地,希望唤起人们的同情,改善他们的待遇。这篇文章就发表在本土出版的一些杂志刊物上,据说影响不小,然而这似乎并没有什么卵用,黑水苦役营至今依旧存在着,里面的苦役犯们依然日复一日地在进行着机械的劳动,直到其刑满释放为止。
梁向俭对这些人自然也没有什么同情心,他只知道大批从鞑子治下被解救出来的百姓即将来到黑水县,以本县现有的开发程度来说,土地储备已经颇为不足,因此急需向外扩展地盘。而这第一项工作,就是清理树林和灌木丛、排干沼泽积水,然后修建起小水利设施——如果还有空余时间的话,最好再疏浚一下黑水河上游的航道,以确保船只能够溯河而上。
他此番来到黑水地区上任,甚至还兼任了地区常委(执委会对黑水地区组织机构进行改革,实行民主集中制,梁向俭以黑水地区首县县长的身份进了常委班子,从今以后黑水地区一般事务和军事行动仍由邵树德一言而决,重大事务则上常委会讨论,当然邵树德对这些事务仍然拥有否决权),自然不能空手而来。这不,他不但带了四艘本土很常见的72吨级内河小汽船(装在大船上运输而来),还带了这种船所用的蒸汽推进系统8套,今后可在黑水造船厂造完船壳后就地组装,这就又多出来了8艘内河小汽船。
这加起来总共12艘72吨级内河小汽船,对于河流纵横的库页岛无疑是极为关键的。特别是在堪称工业中心的黑水河流域,这种吃水较浅的内河船只完全可以溯流而上,将大量人员和物资运到东岸人想去的任何地方,这对于深入控制黑水县的内陆腹地来说,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掠过了这些可怜人正在奋战着的工地,梁向俭在前任实际主持工作的副县长强森(强森本人将调任登州福山县代理县长,这同样是一座由东岸直辖的县份,非仆从军管辖)的陪同下,又参观了城外的砖窑厂、石灰厂和水泥厂。这些厂的规模不大,雇佣的工人也较少,但依然是黑水地区屈指可数的工业设施了,同时也为本地区的建设提供了海量的廉价材料。
而除了这些建筑材料企业,其他的工厂设施就更不行了。原本紧靠着城墙的伐木场如今已经向城外延伸了十公里之远——因为库页岛的泰加林并不如何茂密,树木比起温暖地区的森林来说略显稀疏,再加上近些年各种建设、战争甚至家具用的都是黑水县出口的林木,因此该县的森林线已经从城郊向外退却很远了。
想要将林木从深山老林里拖出来运到河畔,然后顺水漂到设于河畔的木材加工厂,其难度还是相当不小的。尤其是从伐木营地拖到河畔这一段,冬季气候寒冷的时候很多苦役犯拖着拖着就冻死在了半途。这显然是本县官员们所无法接受的事情,因为即便在他们眼中苦役犯都是消耗品,可在人力资源并不丰富的黑水县,这种代价也显得过于高昂了一些。
木材通过黑水河运到下游(冬季通过重型雪橇)的木材加工厂后,由该厂的木材烘干窑进行热烘干,然后用水力锯床、刨床等进行加工,加工完的成材再通过小船运到港口存放。加工产生的废料(主要是锯末、边角料等)被运到了紧邻的一家磨坊内,这家磨坊是去年(1652年)下半年新设立的,是一家采用蒸汽动力的制粉作坊(以黑麦、燕麦、大麦为原料)——两台蒸汽机驱动四台磨粉机,以锯末为燃料(这意味着成本低廉),日产面粉25吨,已经足够供应几万人的口粮了,利润相当不错。
“城里还有一座制铁工坊,有105名正式工人及若干学徒,六座锻铁炉,外加本土淘汰下来的、型号不一的四台小马力蒸汽机驱动的锻锤,以本土运来的钢、铁等金属为原料进行加工。目前能够生产一些简单的金属农具、五金工具,也能对一些粗笨的机器零部件进行简单修理,另外也能锻造板甲上面的部分结构,平时活还是挺多的,就是比较杂。”强森向着面无表情的梁向俭进行介绍,黑水县的家底还是比较薄,但就这样已经算是远东东岸控制区里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了,由此也可见工业化进程之艰难。
“家底确实是单薄了些啊。”听到这里,梁向俭也忍不住叹了口气,不过随即他意识到这样不妥,于是又改为安慰起强森及其他一些随员:“不过一步步来吧,黑水县才发展几年啊?有现在这样已经不错了,说明诸位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下一步我们就是要在此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为人民创造更大的福祉。”(未完待续请搜索飄天文學,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