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孟先生的主意(2 / 2)

明帝国的崛起 九悟 1097 字 2022-10-03

此人是顾耀诚所推荐的,表字观澜。他也是在京中来参加会试落第,逗留在京中混口饭吃。他能写会算,善于统筹。徐光祚对他是非常满意的。

张名尹愁眉不展的道:“这下可怎么办呐?”

当事情的真相被爆出来后,论道报想要一手遮天,这根本就办不到。而这场笔战暴露出论道的诸多劣势。比如,发行量只有两千份左右,和真理报的近五千份的发行量没法比。

比如,真理报下属有大量的国子监生和京中落魄的文人当记者,提供自家的稿件,论战起来,至少数量上站着上风。声势浩大。他们这边的编辑部颇为精干。把人都榨干也写不出六个版面的评论文章啊!

再比如,在真理报忽而加刊时,论道报下属的印刷工厂、工人根本就没法运转起来。三天一期是极限。再想要在之间加一期特别版,没法排班。

今天他们几个坐在这里吃花酒,主要就是在讨论这个问题。

论道报,定国公府占六成的份子,成国公府占三成,英国公府占一成。

其实,所有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一个问题:投入不够。看看人家真理报多阔气。就他和那几个监生主编吃饭时了解的,真理报在两个月内最少投入了三千两银子。

张名尹虽然不懂“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句话,但是道理是相通的。他上来就先摆困难,叫难处。

朱凤对这个套路还是很熟悉的,呵呵一笑,喝着就,看向徐光祚。他反正是小股东。

徐光祚心里有些想法,但是高人在此,他也懒得动脑子,直接拱手道:“还请孟先生教我。”

孟先生对张名尹只会叫困难不大看的上,手握着酒杯,慢慢的喝一口酒,道:“现在论道报所暴露的问题,主要有两个。第一,发行量。第二,报社人员不够。这只要针对性的处理就可以。”

朱凤颇有些惊奇的看这位“拿大”的孟先生一眼。此人很有两把刷子。至少逻辑性非常强。

徐光祚心里得意,矜持的道:“朱兄,孟先生是当世大才。我能日夜聆听教诲,实在是颇感荣幸。”说着,问询道:“孟先生,报社人员不够,我们花钱去挖真理报的人手就是,唯独这报纸的发行量改如何解决呢?”

这就是核心问题所在。

没有发行量,你把报社人员招满有毛用?会亏到吐血的。

孟先生没有立即给出答案,而是品着酒。

真理报的销量达到近五千份,原因很简单。他们的报纸,除投稿人的文章外,其余文章全部用的“白话文”写作。这个概念,是张昭提出来的。

所谓,白话文就是生活中的口语。平实、通俗易懂。

而以他的眼光来看,真理报上记者们的文章,不能算纯粹的白话文。只能算“半文半白”,但即便是这样,其阅读的门槛比论道报低多了。这五千份报纸,不仅仅是官府、读书人在订阅,京中的商户也在看。还有顺天府的土财主们。

那些文章,常常不引经据典,再配上标点符号。不需要对儒家经典有多么熟悉,只要童生水平估计就能读懂。

然而,论道报却又不能去学真理报。因为真理报刊登白话文,京中许多文人都羞于与之为伍,转而到论道报上投稿。这帮人可是有话语权的。

换言之,他现在要选择要影响力,还是要订阅量?

孟先生斟酌了一下开口,道:“世孙,论道报若能学真理报的文章风格,销量必然会上涨。其次,在下还有一个办法。将报纸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