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光啊,正如你今天所见,蜀地的经济改革刻不容缓,但是为防止这些官员,特别是当中隐藏的贪官污吏还有二心。”
“我查找尚需时日,所以还是需要指派心腹,亲自暗访各地,人手我都可以为你妥善安排,刘之勃回城后,我也会让你二人鼎力配合。”
龙文光听完朱至澍一席话,默默点了点头,但是心里又好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殿下,恕下官愚钝,行事监察,地方的里甲制不是挺完善吗,完全可以用里甲制下百姓进行相互监督,何需此番作为?”
说到里甲制度,它是由太祖高皇帝创立,是明朝最为主要的的基层组织形式,采取一百十户为一里的特定编制。
其实,多数还是便于推行明朝时执行户口登记的“黄册制度”,类似于现在农村的村民委员会和城镇里的居民委员会。
“龙文光,那你觉得,下面的地方官吏,就不会先拿里甲制开刀吗?”
朱至澍的一席话自然点醒了龙文光,虽然里甲制为国法,但是却不能保证已经被地方官员控制,并成为一张笼络人心的大网罢了。
“下官诚然明白,并遵从殿下令,亲自暗访各地,确保土地经济改革顺利进行,以彰显殿下威名。蜀地百姓也必然将殿下铭记在心,没齿难忘。”
龙文光一阵慷慨激昂回复后,便告拜朱至澍,转身离开王府,并择日离蓉视察沿途各州县,切实感受黎民困苦。
“先帝啊,你们看到了吗?有如龙文光、马乾、刘之勃这样的柱国忠良辅佐,大明的未来还有希望,我也必将让大明的铁蹄直捣关外,再现寰宇。”
朱至澍面对着先帝遗画,不免露出酸楚和孤寂,也显现疲惫的身躯。
不过,距离蜀地千里之遥的北京城,却再现动乱,吴三桂投降清军了。
“殿下,北方行省有急令快马传来。”
左护卫军指挥使孟明,从偏殿急忙进宫,拿着刚取到的急件,便连忙入王府后殿。
“念吧,我倒要看看又是什么坏事?本王也是司空见惯了。”
“殿下,据可靠情报,四月十五日,原镇守山海关的辽东总兵吴三桂投降满清,并和清军合击李自成所部,李自成叛军不敌,放弃北京城,故而转兵河南、陕西两地。”
朱至澍听闻,熟记历史于心的他,心中早有料到此劫难,但也难以掩盖内心的愤慨。
当年,正是吴三桂投降满清,导致满清军队不费吹灰之力,就入主中原,令人痛惜大明半壁山河再度易主,可谓是屈辱。
现今,因为大明沿途驿站多有废弃或者驿道中断,所以这份迟来的急令,可能带来的只是老旧的讯息罢了。
按照时间来推算,满清军队在摄政王多尔衮的带领下,已经大举从山海关进入关内,并完成对于北京城及其周边城池的控制。
历史上,满清则是在10月份,将都城从盛京迁至北京,开始将鹰爪伸向中原大地。
所以,留给朱至澍的时间绝对不会超过6个月。
在这6个月里,首要的就是稳住川蜀,然后再图荆襄和汉中两地,以此获得两条可以东进和北拓的机动通道,并随时回援四川。
“诸葛先生啊,看来你给刘备所献的隆中对,最后还是本王来实现1
朱至澍在内心默默说道,脸上倒是洋溢着一种无法表达的笑容。
不过,相比较羌汉总兵赵光远驻守的汉中,至少也是大明臣子所属,吞并自然不成问题。
但是,陕西一带大多还是李自成的叛军,而襄阳之地又被张献忠控制于手中,随时会从水陆协同夹攻巴蜀。
此前,殿会过后,朱至澍便再派遣刘士斗率领五千新军步兵,驰援重庆,并且升任刘士斗为重庆兵备指挥使,协同重庆文臣武将合力拱卫重庆防线,倒也是想在陈士奇身旁安个钉子,治治其傲慢的样子。
“好了,知道了,你先下去吧,我自有安排。”
朱至澍很冷静地说出,没有丝毫的犹豫和不安。
左护卫军指挥使孟明,随即持军礼告退。
……
五日后,刘之勃携按察御史张继孟,随车队回赶成都,并当即至王府复命。
“殿下,下行视察耽误时日,还请殿下恕罪。”
朱至澍自然是十分照顾这位柱国良臣,连忙赐座,并仔细询问地方的军改是否到位,是否有欺下瞒上的情况。
毕竟,朱至澍想要的是一支无往不利的精兵,而不是一群无所事事,消耗粮饷的混混。
“启禀殿下,下官携军改车队四处巡查,并分派亲信官员、部将着各地卫所巡视。承殿下刚烈之风,军改推行十足到位,蜀地卫所十之八九完成卫所改制,淘汰的老弱病残士兵皆充为民籍,地方城池卫所驻守士兵也是精神抖擞,焕然一新,形势可谓是一片大好。”
“太好了,太好了1
朱至澍听到这样的好消息心情难免是激动,并对刘之勃大加赞赏。
“刘之勃,你可想要何赏赐,本王通通满足你。”
“回殿下,赏赐不敢当,若非殿下委以重任。还派有亲军将士一路护卫,指导地方卫所改制也不会如此成功,这都是殿下的英明决策之功,下官岂敢居功自傲。”
朱至澍听完,倒是爽朗的笑了几声,便按照自己的意思,擢刘之勃为巡按御史,再代行四川巡抚之职。
不过,巡抚之位,朱至澍心里倒是早有人选那便是佥都御史龙文光,更兼具兵勇之锋。
“殿下,臣听闻蜀地又要实行经济改革,可有此事啊?”
刘之勃拜谢迁官之礼后,便连忙询问朱至澍。
“奥,你说这个事啊,本王正要和你说呢?”
“殿下,此经济改革事关重大,牵涉面比军改之制更广,还请殿下要从长计议。”
朱至澍还未开口下句,刘之勃便是斗胆劝诫要想实行经济改革,切勿操之过急,需稳步前行,否则容易引起蜀中变故,也恐对朱至澍不利。
“你这是在质疑本王的决定?”
“下……下官不敢,只是一心为殿下考虑埃”
“一月实行,两月验收成果,何来过急之说。刘之勃啊,你可多虑了。这件事,我也是准备委派你与龙文光来监察,千万不要辜负本王对你们的一片苦心埃”
朱至澍顿时看向刘之勃,让其有些惶恐,并接着话茬说下去。
“看你是外出视察太操劳了,你先回去好好休息。改革文书已提早送到你府上,回去拜读便是。至于你担心的,我心中早有定数,就不要再言摇动改革之语了。”
“是……是,谨遵殿下令,下官先行告退。”
朱至澍轻声回了一句“嗯”,刘之勃便随即离开了王府。
作为臣工的刘之勃,只能服从眼前的这位亲王,但他也明白这样的高压改革,如不执行一步到位,很容易被有心之人利用。
朱至澍望着刘之勃离去的背影,内心还是带有酸楚之痛。
“刘之勃啊!你担心的,我又不何尝担心,但是不豪赌一把,又怎能应对眼下乱世局势。”